■楊怡明
日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到“創新支持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重點領域信貸服務模式”,進一步明確金融行業今年在農村金融領域的工作重點,也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方向更加明晰。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深度參與。其中,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56.6萬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既要有頂層的統籌規劃,也要有具體的實施路徑,創新支持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重點領域信貸服務模式亟需各方形成堅強合力。
具體而言,政策方面,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通過制定實施相關專項行動方案,促進縣域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更加精準有效地對接糧食企業、種業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借助支持相關企業發行鄉村票據、用好“三農”專項金融債券等方式,進一步拓寬糧食企業、種業企業融資渠道。此外,還可探索通過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讓銀行資金更精準的投向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等重點領域。
機構落實方面,銀行業應圍繞“三農”所需,做好在糧食安全、種業振興領域的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并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加大中長期貸款、信用貸發放等方式,為糧食生產、種業振興做好支持。
首先,銀行應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農業科技與裝備支撐、現代設施農業與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出臺專屬行業信貸政策和差別化審批政策,給予信貸資源、財務資源等相關保障,推動貸款投放力度持續加大。
其次,銀行應針對性施策,“一對一”為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國家級制種大縣制定相關服務方案,并及時推廣典型服務模式,帶動更多地區、更多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同時,積極打造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圍繞糧食企業、種業企業及其上下游客戶,提供批量化、快捷化、全流程線上貸款,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再次,銀行應不斷創新金融貸款產品。一方面,結合糧食生產特點,擴展抵押物、擔保物范圍,探索將農機具和大棚設施、專利技術、品種權、商標權、育種制種設備等納入可接受押品目錄,開展種業品種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貸款業務。另一方面,依據農業科技創新周期長等特點,優化信貸資金的期限管理,讓更多中長期資金投入到農業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并發展好信用貸款,滿足各類農業生產主體資金需求。
此外,銀行還應加大合作力度。例如,與優質糧食企業、種業企業持續深化合作,加強種業振興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金融支撐;加大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共同打造種業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強與保險機構、擔保公司合作,提升農業保險支農惠農質效,合理分擔風險,共同保障糧食安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