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网站-午夜精品亚洲-午夜精品一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欧美一区二区aa大片-欧美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農村金融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農金頻道要聞

創新金融服務 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01-11  來源:農金網 

       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楊怡明)近日,全國地方金融二十六次論壇(2022)年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星光島會議中心舉行。與會嘉賓圍繞“綠色普惠金融與數字經濟發展合作”和“‘專精特新’金融服務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個專題展開討論。

    “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立足功能定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金融資本集聚,自身也得到了可持續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區委常委、副區長陳健在會議致辭上表示,論壇聚焦服務實體經濟設立兩個專題,既立足中小金融發展實際,又符合新區當前經濟金融發展重點方向。

    本期話題聚焦論壇專題,探討新形勢下中小金融機構如何創新金融服務,將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相融合,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為活動現場

    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相結合能帶來什么優勢?地方金融機構又該如何通過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賦能普惠金融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自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我國地方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數字中國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通過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贏得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中小金融機構加強與頭部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下,加快數字要素市場建設,注重數據庫的建設,參與數據共享平臺建設。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率先成立大數據交易所,青島在西海岸新區也成立大數據交易中心,數據交易中心采取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在完善數據交易規則、規范交易行為、數據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平臺、管理、監管的作用,實現了政府、企業、平臺三方聯動。

    地方金融機構要圍繞地方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布局,科技賦能金融新產品、新服務、新政策,增強產業與金融融合創新動能。同時,地方政府部門特別是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推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互聯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支持,完善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數據標準化體系,搭建與產業新基建相適配的金融新基建,實現金融業的基礎設施標準化,金融業務和金融技術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發展應堅持服務產業融資,科技發展與金融效益要形成產業融資、科技發展、金融效益三個目標相統一,引導產業與金融的產品數字化轉型向全產業鏈延伸。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吳小平:金融業的開放主要體現在市場的開放、產品的開放,強大的支撐可能是科技力量。大型銀行乘科技快車走到前面,地方金融機構在市場定位、區位等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在科技發展方面還與大行存在一些差距,如何借助金融開放的東風聚焦特定領域和產品來強化金融科技的投入,提升單向能力,是一項重要課題。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從生活質量、就業質量、產業質量、基建質量、環境質量、人文質量六個維度來衡量,這六個維度對應的金融業務種類有:零售金融、消費金融、雙創金融、職業培訓金融、科創金融、產業金融、基建金融、PPP、REITS、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提供的高質量金融供給體現在:一是更便利。即金融服務全天候、全覆蓋、瞬時化、碎片化,如影隨行,無時無處不在,隨手點擊可得。二是更便宜。即成本大幅降低,各類金融供給的性價比大幅提升,消費者所得實惠不斷增進。三是更普惠。即邊緣弱勢群體更能獲得商業化可持續金融服務,從而更大程度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促進經濟社會更充分更平衡發展。四是更適配。即更能知曉客戶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更精準細分客戶與市場,從而為不同客戶量身定做不同項目、不同金額、不同期限、不同風險、不同價格的金融服務與產品。五是更有效。即整個金融體系能更有效地動員儲蓄、轉化儲蓄、配置資本、增進實效、引致增長,亦即更有效發揮跨時空價值交易與資源配置的效能。六是更穩健。即更有效識別、管控、化解個別與系統金融風險,更能守住個別金融安全的底線,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從而保持整個金融體系更穩健的運行。

    中國地方金融首席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陸岷峰:現在,金融機構獲利增加不是靠機構增加,而是靠技術創新。在這種背景下,中小商業銀行仍應將中小微企業作為服務的主要對象,通過構建“元宇宙+小微金融”體系,在未來競爭當中占據一定優勢。一是應該按照元宇宙的基本原理構建一個“元宇宙+小微金融”虛擬場景。二是要改進小微金融的服務模式。三是積極應用數字機器人。四是推進虛擬和實際場景的交互運用。五是要注意防范元宇宙在小微金融服務過程當中的風險外溢。

    吉林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總經理、研究員張光華:加快推進綠色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綠色普惠金融發展經驗要不斷積累,因此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要不斷健全財政金融政策,持續加大實施力度。同時,制度體系建設也要考慮,比如確立合而為一的統計標準和核算方法,要搭建綠色普惠信息共享平臺,便于經營機構對綠色普惠領域經營決策和信貸支持,降低金融機構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

    中小銀行要制定落實綠色普惠金融行動方案,從公司治理、組織架構、政策制度、流程體系、產品創新、平臺合作、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完善綠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持續強化對清潔能源等信貸支持;持續加強對“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信貸支持,持續提升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水平,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為地方經濟綠色發展提供優質強勁、源源不斷的金融新動力。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前副理事長王忠民:金融行業進入科技時代后,不僅要開放,而且要開源,將會生成新的開放深度和廣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我們看到金融科技全部都是以開源的源代碼形成,我們就會開放到全部的應用場景、應用邏輯、應用發展,都會以開源的源代碼在授人以漁當中的大面積、大范圍、全方位的應用發展拓展,最典型的應用莫過于任何一個行業當中的APP,都可以在開源的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中免費進入、自動延展,當開發出新的應用以后,通過分發的代碼開源又可以生成新的生態系統,這一整套邏輯如果應用在金融領域當中,那就是金融初始的源代碼完全可以在不同的金融場景當中應用,直至新深度、新廣度、新社群、新開發者群體、新應用場景、新發展進步,還可以拓展到結算、清算中予以展開,提供全部的金融云服務,這個應用在金融當中提供了最經濟,成本基本為零,而且范圍可以無限擴大的服務,這才是金融業新時代科技開放的新場景、新進步。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主任研究員孫學工:金融發展方向:一是大力發展產業金融,提升服務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實體經濟發展;二是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服務,創新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三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促進機會平等,推進共同富裕。主要是給生產端的各種中小企業,給每個家庭,給每個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過去的財富管理主要是服務于高凈值的家庭和客戶,今后需要進一步的探索,提供普惠式的財富服務,更多的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機會,縮小收入差距和消費差距。四是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促進綠色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五是大力發展文化金融,促進文化繁榮,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

    中國保險學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龔明華:科技賦能在推進保險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優化保險企業內部管理流程、降低營運成本的同時,也伴生著一些重要的風險點。保險業需要從內部即保險企業自身加強風險管控以及外部即金融監管者加強風險監管這兩個層面來有效地控制風險,促進保險業平穩健康發展。

    第一,保險機構應加強與保險科技相關的風險管理。保險機構應在動態把握保險科技發展前沿的基礎上,加強針對保險科技業務薄弱環節的管控,規范宣傳、銷售、理賠、糾紛解決等服務行為,加強對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管控。保險機構要對科技應用伴生的風險進行多維、動態的監測分析。保險企業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采取審慎定價原則有效規避產品風險,定期回顧賠付數據,檢視風控效果,不斷提升風險篩選能力。

    第二,金融監管部門應對保險科技實施有效的風險監管。要在把握保險科技的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征的基礎上,建設具有兼容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監管規則體系。應對傳統保險與創新性保險制定統一的監管規則,將所有金融活動都納入有效監管框架之中,杜絕“無證駕駛”。需要加強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現有監管信息系統的整合和互聯互通。應充分應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本、生物識別技術、數字加密以及云計算等監管科技提升監管效能。

    第三,多方合作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要求科技保險公司和互聯網銷售渠道加強信息披露,確保保險條款在顯著位置的可視性和理解的一致性。對可能引起歧義和誤解的條款須充分告知。要完善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保護機制和信息泄露處罰機制。為保證金融數據收集和使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需要加強對金融數據運用的監管,制定數據處理政策和安全準則,確保金融消費者個人隱私免于被不當使用。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趨勢上,一方面政策激勵起重要引導作用,截至2022年7月,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發放1827億元,支持銀行發放碳減排領域貸款3045億元,帶動減少碳排放超過6000萬噸。另一方面,監管指引列明了重點方向,既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定調銀保綠色金融發展主旨,又統籌推進、分類施策,貫穿于銀保綠色金融發展思路,還從金融支持、風險防范與自身管理上構成銀保綠色金融發展路線。第三,多樣化綠色金融產品結構加快形成,表現在綠色信貸穩步推進。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貸款分別為8.32萬億元和5.56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6.4%。還表現在綠色債券亮點突出、綠色基金市場穩定增長、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有序推進、綠色股票市場初具規模、推進了環境信息披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第四,多類型改革試驗區有序布局,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區都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供應鏈金融專委會專家郝朝坤:“票據+供應鏈”(BSD)產融生態平臺模式,為地方國資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提供了個性化解決方案。產融生態平臺以核心企業(國資平臺企業、上市公司)為中心,誠邀持票企業、供應商、金融機構等N個企業加入,運用“AI、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供應鏈運營創新,加速票據流轉,讓核心企業信用從1傳遞到N,助力全鏈企業廣泛對接金融機構、社會資本,讓金融不掉“鏈”,促進供應鏈健康、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普惠獲取能力更充分。

    圖為會議現場

    地方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逐漸呈現出自身特色,具體來看,有哪些好經驗和措施?

    承德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汪泳:我行依托新金融產品塑造綠色普惠金融及“三農”金融產業鏈。一是搭建特色平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我行成立的銀企幫扶基金,與承德市政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合作,專門幫扶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成立全市首家微貸中心,引入先進微貸技術,為缺少有效抵押擔保、財務管理不規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支持,累計為1.1萬戶企業商戶提供貸款超過105億元。

    二是搭建擔保合作平臺,解決小微企業擔保難。我行與多家擔保公司及保險公司合作開辦“農保貸”“政銀保貸”等特色擔保業務,致力于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等問題。截至2022年11月末,擔保公司貸款余額達8.41億元。

    三是聚焦“三農”,助推縣域特色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我行結合縣域經濟特色,扶持了一批食用菌、山楂、板栗種植及深加工,牛奶、酸奶的生產加工,風情壩上特色旅游等縣域特色農業項目,新增授信余額23億元。

    四是運用科技賦能加大線上貸款的支持力度。我行推出特色產品,線上申請秒批秒貸。截至2022年11月末,線上貸款余額20.35億元。

    青島西海岸新區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薛永吉:西海岸新區一直致力于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助力經濟向綠色轉型升級,特別是在啟動氣候投融資試點申報工作之后,立即跟進了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企業金融碳賬戶、個人金融碳賬戶逐步推出,質押貸款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落實了全國首個減碳寶,建筑節能責任險保單落地。今年加大在重大基建、民生項目、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領域的信貸支持,新區政府也為提高綠色金融服務水平,提供了數據信息的支撐,上線了西海岸金融服務平臺。

    吉林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總經理、研究員張光華:吉林銀行組建綠色金融團隊,創新綠色金融的產品體系,布局綠色金融重點領域,加強環境和社會的ESE風險評估等方式,建立了綠色金融戰略體系。在此基礎上制訂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從公司治理、組織架構、政策制度、流程體系、產品創新、平臺合作、能力建設、內控管理等各方面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同時出臺金融支持普惠小微企業發展指導意見,為提振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服務能力,率先構建了五專四優服務體系,累計為141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信貸資金26.28億元,探索投貸聯動率先落地省內任務前貸款1千萬元。

    青島銀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助理邢星:青島銀行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全行重點工作。一是制度先行,確立綠色金融戰略地位,將支持綠色金融工作提升為全行的總體戰略。二是專業團隊明確綠色金融發展方向。創新設立綠色金融部,塑造青島銀行綠色金融品牌。三是創新驅動擴大綠色金融服務半徑,打造以碳貸通、綠貸通、光貸通、環貸通為主的綠色金融場景體系,為企業提供多維度的綠色金融服務。四是多措并舉,引入綠色金融活水灌溉,綠色金融債券、全國首支碳中和主題理財產品已成功發行,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碳投資。

    貴州大方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恒:大方農商銀行圍繞高質量發展和“兩項評級”提升兩個目標,通過采取“線上+線下”兩種服務方式和信用工程+普惠大走訪2個核心方法,緊盯城區、鄉鎮及外拓3個市場,用心用情服務好農戶、個體工商戶、公職人員、新市民及小微企業5種客戶群體,全面實施“七步工作法”,做實“四搞兩抓”著力打造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的百姓銀行,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積極力量。

    廣西梧州市金融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鄧鴻志:梧州市金融辦用三年的積累,心懷普惠金融大愛,用活用好金融政策,全力推動“桂惠貸”政策落地落實到位,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紓困,同時強化服務發力,使企業直接融資成本大幅下降,聚力重點企業、上市公司不斷汲取企業的再投產、再投資、再發展的能力。

    陜西秦都農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李龍:我行融合黨建引領力、支持精準力、產品創新力、服務便捷力、普惠執行力,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

    黨建引領力是打造“黨建+普惠”模式。我行圍繞黨組織合作共建、支部協同共建、黨員互助共建的三級模式,建立秦都農商銀行黨委以及各級黨組織三提升的工作機制。

    聚焦支持精準力。我行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式宣傳網,精準推廣業務產品服務活動,繪制區域金融服務地圖,形成轄內重點項目龍頭企業精準服務名單,結合CRM系統實現網格化營銷機制。

    聚焦產品創新力。我行豐富“線上+線下”產品體系,基于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軟實力、成長快等特殊屬性,推出配套“秦創貸”系列產品,支持秦創園科技創新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

    聚焦服務便捷力。我行搭建合作平臺,2022年舉辦產品推介會20余次,現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授信意向書;突出高效服務優勢,明確新增貸款辦結期限、存量貸款無縫銜接續貸,實現客戶好貸、易貸、快貸;助農金融驛站實現足不出村滿足金融需求,流動服務為特殊客戶群體上門提供金融服務,延伸服務觸角。

    聚焦普惠執行力。我行落實減費讓利政策要求,延續減費讓利措施,免除貸款權利登記費、公證費等多項費用;在充分調研基礎上,針對不同客群實行差異化定價利率,讓利率與客戶身份、經濟實力相匹配、相適應。

    廣東四會泰隆村鎮銀行董事長、行長泮樂:我行自主研發鄉村生態振興新工具“治村寶”,搭建廣東省首個以數字綠色金融碳賬戶、碳積分的新體系,解決基層村鎮干部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的痛點,滿足人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需求,塑造政府導治、金融數治、村民自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在此基礎上,我行推出治村寶二代升級產品“治理寶”,促進村民自治行為標準化、具體化,實現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可操作,將農村基層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疆阜康農商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單正帥:長期以來,我行推進數字化改革,提升服務能力。一是落實數字賦能服務金融建設,以信貸產品為基礎,按照金融惠民主題搭建涵蓋35類信貸產品的體系,數字賦能產品供給。

    二是落實助農服務新模式,統籌推進農村地區移動支付便民場景建設工作,拓展“場景+金融”融合賦能,通過一體化、全流程數字化服務方案,為本地多個鄉鎮搭建農田水利繳費等場景;依托“數字+金融”模式推動工作開展,實現線上化、批量化授信,目前已達到建檔、評級、授信3個100%。

    三是落實雙融合協同推進,以“線上+線下”模式最大程度發揮人緣、地緣優勢,構建就近辦、掌上辦、上門辦、自助辦全渠道辦理模式,相對傳統的金融服務,數字賦能進一步提升綜合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近年來,金融系統不斷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放在突出位置。政府、監管部門和地方金融機構如何通過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扎實推動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做優做強?

    人民銀行黃島支行副行長李潔:2022年以來,人民銀行黃島支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推動信貸投入、產品創新以及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達到面擴、量增、價降的效果。

    人民銀行黃島支行將信貸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列入2022年貨幣信貸的重點工作,提出一高一低兩個目標:“專精特新”貸款增幅要高于貸款平均增速,“專精特新”貸款利率要低于貸款平均利率。推動新區21家銀行機構設立25個首貸信用貸服務分中心,數量及覆蓋面均居青島各市區首位,較好地緩解“專精特新”的首貸難問題。充分發揮山東省銀企對接服務平臺和金融顧問團的作用,暢通“線上+線下”雙向銀企對接渠道,圍繞新區重點項目、高新技術及科技企業、制造業優質企業三大領域篩選出25個項目,形成海洋經濟、科創企業、先進制造業三個白名單,組織銀行對名單企業走訪對接。開展融資專場活動,2022年舉行三次信貸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融資專場活動,26家銀行對接相關部門430次,對接企業3274次,實現全區“專精特新”企業100%全覆蓋。

    青島西海岸新區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呂燕平:西海岸新區政府和青島農商銀行合作推出首批50億元規模的“專精特新”企業專屬信貸,先后在“專精特新”企業當中舉辦10余場專場推介會。截至目前,專屬信貸已放貸和授信306筆,授信額度達41.8億元,貸款額度24.51億元。

    青島西海岸海匯村鎮銀行行長成云鵬:我行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尤其是為“專精特新”產業鏈、供應鏈的上下游小企業做好金融服務和供給。

    一是開展服務企業的專項行動,從總行到支行建立多級維護機制和常態化銀企對接機制,將“專精特新”目標企業訂戶到人,建立一戶一檔,實施一企一策,落實包靠服務,針對特殊業務需求由專人實時響應并及時提供服務。

    二是從創新特色金融服務、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機制、強化服務合作聯動、加強服務組織保障等方面出發,進一步完善服務西海岸新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工作的各項舉措。

    三是運用多種特色產品服務。利用“紡機易貸”“商鏈易貸”“稅易貸”等多種特色金融產品,滿足企業日常資金周轉、科技研發、技術改造、成果轉化等經營活動以及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依托合同訂單、資金流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流、涉稅信息等數據,依托供應鏈金融服務,培育小微企業客戶集群,支持其融入“專精特新”行業龍頭企業中。

    四是提升信貸服務企業質效。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屬性及成長性,梳理“無貸戶”清單,為“專精特新”企業以及產業鏈上的小企業開辟綠色通道、配置專屬信貸額度、給予特定授權下放、實施利率優惠、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以快速高效的審批和放款,保障企業資金需求。

農金頻道側欄-證券日報網
  • 《農村金融時報》電子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站街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 男人天堂综合网 | 寡妇av|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免费 | 玖玖精品视频 |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a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 | 久久大综合 | 高清不卡一区 |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 高清一区高清二区视频 |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一区 | 国产最新精品 | 国产一区2区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 | 精品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 国产18到20岁美女毛片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 激情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 麻豆| 蜜桃久久久 | 免费黄色成年网站 |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 |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 看片一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欧美 |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 国产日韩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