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云南訊(通訊員淵語)在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大會議期間,云南公布的一組數據引起各方關注:“全國98%的咖啡種植面積和99%的咖啡產量都在云南。”這讓全國人民認識到了云南咖啡,也體味到了云南的味道。云南咖啡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年來從政府到企業,從科研院所到種植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云南咖啡的種植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因國際貿易需要進行一定規模的種植,總體產量較小。1988年起,隨著雀巢、麥氏、星巴克等國際咖啡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云南省各級黨委政府也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加速了云南咖啡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存在著品種單一老化產量下降、種植分散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被冠以了廉價豆的形象,并經歷了砍樹、換種,再砍樹、再換種的惡性循環。在這一過程中,從上到下始終沒有放棄將咖啡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堅守,積極組織科研院所培育新品種,扶持農民和龍頭企業改善種植條件和增加種植面積。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咖啡種質資源圃保存種質資源900余份,先后選育出高產、優質咖啡新品種7個。在生產新技術方面,先后推出咖啡老園嫁接品種更新、“喬-灌-草”立體生態種植、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水肥一體化及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新技術。在初加工方面,先后推出咖啡機械脫膠、咖啡熱風機械干燥、咖啡酶促脫膠、咖啡微批次精品加工、生物酶促進咖啡發酵脫膠及咖啡鮮果無水加工等新技術、新裝備。
政策扶持加科技創新,云南咖啡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并基本形成完整產業鏈。目前,云南優良咖啡種植面積達到近140萬畝,產量11萬噸左右,全產業鏈產值300多億元。同時由于云南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普洱、保山、臨滄、版納、瑞麗等邊境地區,發展咖啡產業不但有效推動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還極大地助力了這些地區的脫貧攻堅,給100多萬農民找到了一條持續增收的好產業。
在發展咖啡過程中,云南還注重咖啡知識產權的保護,先后申請認證并獲得了“保山小粒咖啡”“朱苦拉咖啡”“德宏小粒咖啡”“普洱小粒咖啡”和“思茅咖啡”等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云南小粒種咖啡”在國際咖啡市場嶄露頭角,并成為云南咖啡的地域品牌。
在金融助農方面,2019年,云南省政府在全省咖啡種植規模最大的普洱市開展咖啡價格保險試點,目的就是充分發揮保險避險、金融雙重功能,推動云南咖啡產業穩定發展,促進咖啡品質向優質提升,咖農咖企收入持續提高,并出臺了一系列咖啡產業扶持政策,有效的穩固了咖啡種植規模。
為防范咖啡銷售市場風險,增強抵御價格波動風險的保障能力,穩定和提高咖啡種植戶生產收益,寧洱縣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啟動開展了各項咖啡政策性保險工作,實施全國首例政策性咖啡價格保險,通過積極爭取滬滇合作項目資金,結合寧洱縣2016年全面脫貧摘帽的實際,按照“保險+期貨”模式,啟動全國首例咖啡價格保險試點工作,為咖啡產業提供雙重風險保障。
有關部門專家表示,下一步配套云南咖啡發展需要,應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咖企貸、流動資金貸款、產業鏈融資等撬動金融資金投入,為咖農、專業合作社、咖企提供金融保障支持。設立保險風險補償資金,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推廣咖啡種植保險和價格保險,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咖啡指數保險等,建立扶持產業貸款風險保證金,增強咖啡種植抵御自然災害和抵抗市場價格風險波動的能力,力爭覆蓋30%以上的咖啡園。
目前,國內咖啡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據統計,近10年,我國咖啡消費增長率為15%,遠高于全球平均2%的增速。2020年全國咖啡消費量20多萬噸,保持上升態勢,2020年中國咖啡消費體量達2500億元。隨著咖啡消費群體逐漸成長,咖啡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國內咖啡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特別是一二線城市人均消費量分別達320杯和260杯,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針對快速發展的國內咖啡市場,為滿足咖啡消費者的需求,加快云南經濟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今年8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三部門共同推出了《關于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從優質咖啡品種培育和推廣種植、品牌建設、質量監管、產品溯源、金融保障支持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強做大云南咖啡產業,滿足市場對綠色、健康、安全的咖啡需求,讓更多消費者能體味到真正的云南味道。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