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金霞
中國期貨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貨市場,期貨交易成為國內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場上對沖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期貨行業作為衍生品行業,其功能主要有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正是依靠這兩個功能,實現為實體經濟服務。
期貨交易所及期貨中介機構在服務產業客戶的過程中,會提供倉單質押、倉單流轉、基差貿易等服務,但由于傳統倉單質押融資存在貨物難以定位跟蹤、歸屬難認定、貨物價值難以動態評估監管、貨物處置流程復雜等諸多問題,產業客戶難以做大融資規模,重復質押和倉單詐騙等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國家和監管層面要鼓勵金融科技創新,鼓勵新技術在金融中的應用。他建議加快試點,并且在試點成功基礎上盡快制定鼓勵區塊鏈技術在期貨等行業應用的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推動金融行業大規模使用。
金李介紹,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以時間順序組織的數據區塊的鏈式數據結構,并輔以密碼學等原理保證不可篡改、不可否認的分布式賬本。同時,區塊鏈技術利用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方式實現數據的傳輸和訪問、生成和更新、編程和操作,最終完成信息流、資金流傳遞的價值交換網絡;區塊鏈尤其是聯盟鏈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通過聯盟鏈進行倉單確權后,銀行可以放心地為企業放貸,通過聯盟鏈的數據集體維護、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強等特性,可以有效防范倉單重復質押,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貨物狀態多點接入、全程實時監控,確保貨物的真實可靠。
金李建議,國家號召更多銀行、產業機構、交割倉庫、貿易商、交易所等機構參與其中,建立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客戶的新生態。
金李還建議,對于相關金融機構對于新技術手段的投資,特別是和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比如低碳環保和鄉村振興有關的期貨衍生品相關的技術投入,例如碳匯,能源合約,特色種養殖的產品價格遠期合約等等,可以給予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更好激勵企業投資于相關技術研發,加速技術成熟,更好支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