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陜西訊(通訊員高山松)金水鎮張家莊共有農戶312戶100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414人,占全村總戶數的42.63%,人均耕地面積1.3畝,是農行漢中洋縣支行2017年5月以來定點幫扶的貧困村。農行洋縣支行用三年多的時間圓滿完成了全村133戶貧困戶的脫貧任務,并順利通過了今年脫貧攻堅國家普查驗收。
在決戰決勝幫扶村張家莊村脫貧攻堅中,農行洋縣支行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行人脫貧攻堅的贊歌,涌現出一批批好人好事,該行黃飛鵬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黃飛鵬,現年57歲,自2018年1月起,被農行洋縣支行派駐張家莊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至今。駐村工作開展以來,他始終把扶貧責任放在心上,把脫貧任務扛在肩上,把致富措施落實在行動上,“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是黃飛鵬同志對自己駐村工作的終極追求和奮斗目標。在扶貧工作中他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扶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2019年被洋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縣委組織部評定為優秀駐村工作隊員。
面對張家莊村扶貧基礎工作薄弱、底子不清、形勢嚴峻的不利局面,他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扶貧政策開始,認真領會精神實質,不斷強化扶貧意識,改變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他堅持從走訪貧困戶開始,虛心聽取群眾意見,了解致貧原因,研判脫貧對策。他結合該村實際制訂幫扶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尋找發展途徑,確定幫扶措施。同時他親自搜集整理各種資料,四處宣傳、講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扶貧政策,激勵廣大貧困戶抓住機遇,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發展產業脫貧中,他建議支行為扶貧村開展“獻愛心、送雞苗”活動,并利用“扶貧扶志”大會講解喂養、防疫技術,經常到戶查看養殖情況,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由于引導有方,貧困戶陳新華家一次就養殖了200只雞,成為張家莊村的養雞大戶,年底成品雞售賣一空,當年就增加收入1萬元,加上務工收入、產業收入、政策補貼等各項收入,年收入水平顯著提升。
為切實找到致富的門路,他協助村“兩委”干部,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尋找施策途徑,制訂幫扶措施,大力發展集體產業。在綜合全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縣委、縣政府發展農村經濟的部署,結合“一村一品”的要求,積極協助村黨支部在保持傳統產業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了發展銀杏、烏藥,養殖中蜂、林下養雞、養羊等思路。還建議村民大膽嘗試種植藥材,利用村上閑置土地種植烏藥45畝,充分調動了貧困戶主動參加集體務工的積極性,既增加了貧困戶當年務工收入,又幫貧困戶積累了種植經驗;在養殖方面則發揮當地樹木茂盛的自然優勢,聯合畜牧中心,立項養殖改良中蜂143箱,爭取財政補貼10萬元,致力于貧困戶脫貧致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