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青海訊(通訊員尚玉丹)自2018年全國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青海省海東市互助農商銀行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依托農村基層黨組織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將基層黨組織(村委)的政治、組織、信息優勢與農商銀行基層分支機構的資金、服務和風險管理優勢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地緣、人緣和親緣優勢,破除了在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工作中信息不對稱、宣傳不到位的“服務瓶頸”,推動“雙基聯動”工作機制與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斷增強金融扶貧的輸血、造血和活血功能,推動扶貧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以1.72億元的扶貧小額貸款, 積極助力打贏縣域脫貧攻堅戰。
發揮“雙優勢”,在“怎么扶”上更科學
“雙基聯動”合作貸款模式兼具政策性金融價值取向和商業性金融基本規律的特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驅動”原則,為實現“經濟效益和民生效益”雙贏上找到了最佳契合點,在實踐中凸顯出了獨特的機制優勢和活力。
“五雙”機制是“雙基聯動”的核心和基礎,是實現“雙基聯動”工作機制效益最大化的“金鑰匙”,也是實現從貧困信用戶評定、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到貸后管理更精準、更科學、更有效的重要途徑。“雙簽”為金融服務全覆蓋奠定基礎。農商銀行與全縣各行政村聘任的294個掛職副行長簽訂協議,明確各自職責,為“雙基聯動”工作在縣域的全面推廣奠定堅實基礎。“雙掛”健全基層地區金融服務網格。農村地區基礎金融環境薄弱,參與金融服務的銀行相對較少。為有效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互助農商銀行在做好基層營業網點金融服務工作的基礎上,依托基層黨組織,在各行政村村委設立村級“雙基聯動”合作辦公室,通過選派客戶經理到基層黨組織兼職、在村委辦理金融業務開展宣傳、深入到農戶身邊開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方式,進一步下沉了服務重心;同時聘任村干部在我行鄉鎮支行擔任掛職副行長,學習我行基礎金融業務,利用自身組織和資源優勢,成為各村委 “特派”的金融服務專員,與農商銀行選派客戶經理共同將金融惠民政策、便民服務送到基層民眾身邊。“雙評”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在建立“雙掛”機制,細化基層地區金融服務網絡的基礎上,聘任掛職副行長和農商銀行工作人員雙方共同對貧困戶、農戶、居民開展建檔立卡、信用評定和授信工作。掛職副行長具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天然優勢,在開展建檔立卡、信用評定過程中減少了逐戶上門調查環節,極大提高了信用評定效率,在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扶貧政策、金融知識的宣傳和信用評定的深入開展,貧困戶、農戶守信意識不斷提高,信用風險得到較好控制,基層信貸人員放貸的信心和效率不斷提高,農戶貸款融資需求得到較好滿足。“雙辦”實現金融服務零距離。由于全縣各行政村與互助農商銀行鄉鎮營業網點間的距離遠近不一,部分行政村距離較遠,群眾到營業網點辦理業務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為保障轄區內貧困戶、農戶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各營業網點定時、定點、定人前往各行政村,在村委“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辦公室與掛職副行長雙方共同為貧困戶、村民在家門口辦理業務。一方面將金融服務工作送到農戶身邊,方便群眾,另一方面較好解決了農商行人員不足的困難。“雙控”,提升信貸風險管控水平。在全面落實“530”扶貧小額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應貸盡貸”政策,切實滿足農村地區融資需求的同時,做好信貸風險管控,讓掛職副行長充分參與貸前、貸中、貸后管理,通過對“三有一無”貧困戶、信用戶等借款人主體資格和貸款準入進行有效篩選和把關,及時反映村民生產經營及貸款使用情況、對逾期貸款進行清收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信貸管理質量。
搭建“新平臺”,在“扶持誰”上更精準
為確保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的對象精準、措施精準,互助農商銀行推進實施“雙基聯動+精準扶貧”工作的相關要求,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雙基聯動”工作推廣領導小組,建立起一整套職責分工明確,責任壓實到崗到人的工作機制,以“雙基聯動”工作機制推動金融扶貧取得新成效。
實施“雙基聯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顯著成效被互助縣臺子鄉恰卡村村委會主任解寶安看在眼中,記在心上。恰卡村由于地處偏僻、經濟發展落后是互助縣有名的貧困村,作為村委會主任,如何帶領村民脫貧發展,讓恰卡村脫貧摘帽一直是壓在解寶安心頭上的一塊大石。2016年,恰卡村被確定為“雙基聯動”工作試點村,解寶安被互助農商銀行聘任為該村掛職副行長,接受了金融業務知識和職業能力的系統培訓,通過自身努力學習,具備了一名合格掛職副行長的職業素養,他積極運用金融扶貧“六個一”工作機制的效用,努力發揮村干部在金融精準扶貧工作中“協管員”作用,向村里的貧困戶大力宣傳“530”扶貧小額貸款政策,與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一道做好貧困戶建檔、信用評定、“三有一無”(有生產經營能力、有金融服務需求、有勞動能力、無拖欠銀行貸款本息)識別、貸前調查、扶貧小額貸款發放等工作,解決貧困戶脫貧發展中缺少資金的困難,在“530”扶貧小額貸款的精準滴灌下,恰卡村于2017年實現了脫貧摘帽。
自“雙基聯動+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恰卡村建立“雙基聯動”金融服務檔案207份,實現了戶均全覆蓋;先后評定信用戶128戶、貧困信用戶33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124筆,金額1054萬元,其中發放“530”扶貧小額貸款162萬元,受益貧困戶30戶,貸款戶數占全村農戶戶數的60%。
辦好“民生事”,在“真脫貧”上更有效
互助縣紅崖子溝鄉流水溝村村民李成勇是互助農商銀行建檔立卡的在冊貧困戶,家中共4口人,妻子患重疾長期臥病喪失勞動能力,并且每月需要一筆不菲的治療費用,李成勇由于身無一技之長,只能依靠種植莊稼和打點散工維持家庭生計,生活入不敷出。2017年,互助農商銀行紅崖子溝支行工作人員在流水溝村宣講金融支持金融扶貧政策及“530”扶貧小額貸款,李成勇在村委掛職副行長的積極動員下,工作人員通過向掛職副行長了解情況后,當天就向李成勇發放了“530”扶貧小額貸款2萬元。有了這筆貸款資金,李成勇又自籌2萬元跟村里的能人大戶從事土雞養殖。在養殖初期當地的養殖大戶為他傳授養殖經驗,提高了他的養殖技藝。經過兩年多的辛勤經營,李成勇的養殖經驗日益豐富,規模也從最初的500只發展到目前的2000余只,2018年李成勇家庭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2019年達到7萬元。
隨著“雙基聯動+精準扶貧”模式的大力推廣,金融扶貧政策和便民服務在基層地區得到有效落實,金融服務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有效推動了普惠金融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為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堅強的金融力量。“雙基聯動”工作實施以來,互助農商銀行先后在全縣19各鄉鎮建立村級“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辦公室294個,社區“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辦公室8各,實現了村級金融服務工作的全覆蓋,累計建立農戶經濟信息檔案82450份,貧困戶金融服務檔案12578戶,通過“雙基聯動+扶貧小額貸款發放”的模式累計向8517戶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89億元。截至2020年5月末,“530”扶貧小額貸款余額1.69億元,貸款戶數4598戶,解決貧困戶缺少發展資金的困難,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為實現脫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