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近年來,在政策、市場和技術等多重因素驅動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國有行、城商行等,不斷加大對縣域普惠小微信貸市場的拓展力度,使同業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也推動著縣域金融市場在突圍中深刻變革。
在此背景下,縣域金融市場呈現出哪些新變化?各類銀行間差異化定位和錯位競爭空間在哪里?中小銀行作為支農支小主力軍,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突圍?
圍繞這些問題,《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多位行業資深人士。
競爭日益加劇
隨著國有行和城商行不斷下沉服務,縣域金融市場原有的各類金融主體間平衡感被打破,各銀行機構面臨的金融環境和競爭都發生著變化。
談及對縣域普惠小微金融市場的觀察時,臺州鲇魚普金咨詢公司創始人婁依燈告訴記者:“我接觸過東、中、西部很多縣域不同的中小銀行,最大的感受是縣域金融市場很‘卷’,價格競爭激烈,利差收窄,不良率有所上升,很多中小銀行面臨現實困境,尚處在尋找方向的階段。”
婁依燈表示,由于供給增加、大行下沉及從“未充分競爭向充分競爭”過渡,近年來,銀行機構的貸款價格整體趨勢是下降的,尤其是貸款利息一直在下降,且2019年后下降趨勢更明顯。整體來看,東部地區競爭比西部激烈,導致東部地區貸款利率更低。
在湖北銀行小企業金融中心副總經理鄭學龍看來,其所在的縣域金融市場中,各銀行間的客戶分層較為明顯。從客戶結構看,300萬元以下的普惠市場,尤其是單戶授信100萬元以下的普惠市場,農商銀行占據絕對份額,但近年來農業銀行在100萬元以下普惠業務方面,整村授信的工作也做得比較好;300萬元以上的普惠市場,尤其是1000萬元級別的客戶,則以四大行(工農中建)和農商銀行為主。
湖南鳳凰農商銀行董事長向云勇則表示,以前,當地農商銀行也曾嘗試大額貸款,但實施過程出現過諸多問題,導致生存壓力大。因此,他來到鳳凰農商銀行后,將貸款單戶額度控制在1000萬元以內,抵押貸款控制在500萬元以內,這樣的控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但也限制了市場覆蓋率。農信機構要擴大小微信貸市場,必須強化高端信貸技術,培育專業化團隊,通過更專業化的操作來支持。
差異化服務是關鍵
國有行不斷下沉服務,旨在為小微企業、“三農”等市場主體提供更多選擇、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構建更大范圍的普惠金融生態圈。
當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涌入“三農”領域,下沉服務重心,會導致金融機構間競爭趨向同質化,尤其是扎根縣域農村的農信機構,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或會更加手足無措。這些問題在近年來亦成為金融行業持續關注且不斷探索尋求突破的課題。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婧認為,金融行業是比較特殊的行業,不能盲目追求充分競爭,因為充分競爭可能導致金融機構放松信貸標準,增加不良貸款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縣域金融市場的競爭態勢,既存在金融服務不充分地區通過競爭提升服務質量的情況,也存在局部地區金融服務過剩的問題,因此競爭應適度,也要因地制宜。
婁依燈表示,競爭對于行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同質化競爭會損害行業,加之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的概念有部分界限不清晰,因此各金融機構在涉足“三農”市場時,要對市場進行細分,才能提供差異化服務。
對于中小銀行如何利用人緣地緣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鄭學龍認為,除農信機構,城商銀行在推進普惠小微業務差異化方面,也要通過科技加持和跨條線產品加持來尋找新增長點,同時加強團隊建設,根據經濟發展及時更新普惠策略。
何婧認為,未來縣域金融差異化競爭或更多體現在全國性銀行和區域性銀行間。全國性銀行具有標準化產品和技術優勢,而區域性銀行則應立足于區域特點,與區域產業和發展相結合,提供接地氣的服務也是錯位競爭的關鍵所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