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在兩岸青竹掩映的廠區里,福建金牛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金牛水泥”)生產部部長鄭桂華正俯身調試新型環保設備,儀表盤上跳動的數字讓他露出笑意:“這套系統運轉后,一條5000噸的水泥生產線,煤耗每減少1%,實物煤能耗降低近2000噸。”遠處,光伏板陣列在陽光下泛起藍色漣漪,與天際線處的云霧遙相呼應。這片山水間的工業圖景,正譜寫著一曲綠色轉型的動人樂章。
作為年營收超52億元的民營龍頭企業,福建金牛水泥的轉型之路始于6年前。“當時農行的客戶經理送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把我們的技改計劃拆解成可操作的融資模塊。”福建金牛水泥董事長章旭升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回憶道,該公司通過農行1800萬元票據融資支持的技改項目,實現年節約標準煤2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種植11萬棵冷杉。
“以前總覺得銀行就是放貸款,現在發現他們更像技術顧問。”在廠區中央控制室里,鄭桂華指著全自動配料系統告訴記者,這套由金融活水澆灌的智造體系,讓熟料生產線人員從38人精減到15人,產品合格率卻提升至99.7%。
農行三明將樂支行金融服務團隊了解設備升級改造情況及金融需求 楊淑婷/攝
據介紹,農行三明將樂支行正在打造“金融+產業+生態”的閉環,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光伏發電余量可供給周邊竹制品加工企業,水泥窯協同處置的固廢來自縣域醫療單位,這種產融生態圈每年可為縣域減少3萬噸垃圾填埋量。如今那些曾被視作“笨重”的傳統產業,正蛻變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通訊員楊淑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孫倩)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