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自2019年9月江西撫州獲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以來,撫州市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在生態產品確權、核算、評估、交易、補償等方面積極探索,在綠色金融創新、拓寬價值轉化路徑等方面主動作為,用金融鑰匙打開生態價值轉化之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持續“賦能增值”。
“我們公司在撫州資溪將投資13億元,規劃林下種植面積6萬畝,打造集林下靈芝種植基地、靈芝深加工基地、活體靈芝盆景文化基地、靈芝研發基地、森林研學基地和智慧數字林下產業體驗中心于一體的林下經濟全產業鏈項目。”江西羅山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山峰生態公司”)負責人聶綠云表示。
據介紹,撫州市資溪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7%,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0年8月,該縣“兩山”轉化中心掛牌成立,借鑒商業銀行的“存”“貸”理念,按照“分散輸入、集中輸出、綜合收益”的規模經濟思路,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轉化為優質的資產包,打造生態資源保護、開發、提升和再保護的價值轉化閉環,走出一條“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兩山”轉化之路。
在資溪縣“兩山”轉化中心的幫助下,羅山峰生態公司不僅獲得了林下經濟收益權證,得到國家對其承包山林的權益保障,還在種植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的時候,通過該中心申請全國首創的“林下經濟收益權”貸款,獲得權證質押授信300萬元,解決了資金周轉難題。
“經過幾年的運行,資溪縣的‘兩山’轉化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市場化運營模式。”江西省撫州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撫州市通過總結這一市場化運營模式,接連成立28家生態專屬機構和綠色保險產品創新實驗室,通過資源收儲、資本賦能和市場化運作,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
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水域經營權、采砂權、采礦權、養殖權等權益性資產,以及農村宅基地、集體經營性用地、農房、古村等,都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目標資源資產。撫州市南城縣,創新河道清淤疏浚砂石收益質押貸款并成功投放3.2億元,用于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項目建設,讓“淤泥囤積”變成“綠色活水”;撫州市東鄉區,創新推出“畜禽智能潔養貸”貸款模式,有效解決了生豬養殖企業抵質押難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問題;撫州市金溪縣,通過探索傳統村落市場化利用模式,推出“古村落金融貸”。
“創新金融服務正成為撫州市各縣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共識。”上述負責人表示,在金融機構的“搶灘”介入下,撫州市各縣區創新推出“生態信貸通”“古屋貸”“畜禽智能潔養貸”“林下經濟收益權貸”等30余種專屬信貸產品,實現GEP可質押、可變現、可融資。截至目前,江西撫州生態產品權益類貸款余額超500億元,累計完成生態資產權屬交易額近200億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