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近日,云南省首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新信貸產品“三資e貸”在農行文山分行成功落地。該分行投放30萬元“三資e貸”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麻栗鎮南油村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貸”動農村“沉睡”資產變“現金”。
南油村是一個壯族群眾聚居的村落,“南油”是壯語音譯,意為“富饒的水邊”。該村海拔約1140米,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適宜八角樹的生長。2001年,該村大量種植了一批八角樹。受外出務工潮影響,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數外出務工,疏于人工管理的八角樹在這片土地上野蠻生長,高聳入云。
“樹長高了,養分都被樹干吸收了,導致掛果量小,而且采摘難度大,危險系數也大。”麻栗坡縣麻栗鎮南油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負責人游國明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道,為了盤活這些沉睡的資產,去年他帶領村黨委班子去“中國八角之鄉”富寧縣考察學習后,選擇不同樹齡的八角樹進行矮化、土地增肥等改良試驗。
“這棵掛滿果的樹是改良后的,旁邊這棵是沒有改良的。改良后的八角樹,每棵可以增產40公斤左右,預計每棵增收200元。”游國明向記者算了一筆賬,該村集體現有1萬余株八角樹,農行貸款到賬后,今年內村集體將完成所有八角樹的改良,按今年賣價打5折保守測算,預計明年可增收約100萬元。
“有了這筆30萬元貸款,這些沉睡的資產變成流動的現金就指日可待了!”游國明信心滿滿地說道。
據介紹,農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難點在于啟動資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作為特別法人,適用貸款產品較少,融資難度較高。在發展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無抵押擔保的融資困境,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亟須破解的難題。
據悉,2022年4月30日,農行文山分行出資建設的麻栗坡縣農村“三資”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農村“三資”的線上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2023年,農行文山分行通過該系統實現線上資金支付1689筆,累計貸款金額4847.65萬元,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金融服務愿景。
“我行以農村‘三資’平臺數據為支撐,通過信用方式發放貸款,幫助村集體解決貸款融資難題。”農行文山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柳瀅向記者表示,“三資e貸”是文山分行數字金融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有益探索。試點成功后,將對全州乃至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便利融資具有里程碑意義。
“資金來源解決了,讓我們對推動‘一村一品’充滿了信心。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動符合條件的村集體盤活沉睡的資產。”麻栗坡縣農業農村局農經站站長李有宏介紹,麻栗坡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農行金融活水的注入,將為該縣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助力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撐。
(通訊員王虹萩、杜勝鈺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