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磊 通訊員 孫婧婧
昌邑位于濰河下游萊州灣畔,灘涂廣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海產養殖條件優越,在此培育的對蝦體長個大、味道鮮美,備受消費者喜愛。在這片覆蓋著40萬畝養殖棚的鹽堿地上,昌邑農商銀行持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不斷加大涉農、涉海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大禮包”,以金融賦能,不斷提升農民增收“造血”能力,讓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對蝦“游”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漁民劉新建從十幾年前就從事對蝦養殖。創業初期,他在擴大養殖規模、改建蝦池時所需資金出現缺口,有意去銀行貸款,卻因缺少有效抵押物和擔保而一直未能如愿,是昌邑農商銀行一筆10萬元的“福農卡”貸款,解決了他的資金難題。“現在看來10萬元不算什么,但是在當時,要是沒有農商銀行的這筆貸款,我的創業之路可能就要半途而廢了。”劉新建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說,在之后的7年時間里,昌邑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定期拜訪,并根據他的實際需求適時調整授信方案,在該行的信貸資金幫扶下,他終于成功走上了一條養殖致富路。此后,因農商銀行服務態度好,放款速度快,他還陸續介紹了多個蝦塘養殖戶來農商銀行辦理貸款。
隨著人工養殖對蝦的農戶越來越多,進苗難、進苗貴問題也隨之而來。瞄準市場需求這一發展契機,2008年,有著24年對蝦養殖經驗的盧立功開始研究水產育苗。
“傳統的戶外露天養殖模式,生產成本高,能源消耗大,每年1月份到10月份,因氣候原因,對蝦育苗不得不停。”盧立功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為了解決水產育苗存在的技術與自然雙重難題,他拿出全部身家創建了室內對蝦苗場。
有了場地,他又多次跑到南方學習取經,并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對蝦育苗師傅,但南方師傅工費高,育苗回錢慢,那段時間的老盧總是憂心忡忡:“那段時間,南方師傅等著拿錢寄回老家,蝦苗存活率又常常反復,滿塘的南美白對蝦變成了壓在我心口上的一塊大石頭。”昌邑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上門走訪時了解到了他的窘境,第二天就為他帶來了可以辦理貼息貸款的好消息,不僅利率低,而且額度還能完全滿足育苗場的需求。
在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下,盧立功心無旁騖地加大了研發力度,終于突破了對蝦繁育的瓶頸,團隊研發的國產種蝦凡納濱對蝦相較進口種蝦,成本可降低一半,蝦苗生長速度能提高15%,30萬對種蝦年可生產2400億尾蝦苗。而且他所繁育的凡納濱對蝦,不僅打造了國際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家系保種、苗種培育、養殖、性狀測試、種蝦養殖和苗種擴繁平臺,還填補了國內產業的空白。如今,育苗棚內已實現數字化恒溫養殖。
注入金融活水,滴灌蝦肥味美。近年來,結合水產養殖特點,昌邑農商銀行充分發揮政策性貸款引流作用,將創業擔保貸款等作為投放重點,積極與省市創業擔保部門聯系溝通,優化貸款流程,建立“及時審查、即時審批、隨時公示”的快審快批機制,借助效率和服務優勢,精準開展客群營銷。截至目前,已投放政策性貸款6億元,累計為788戶對蝦養殖戶及相關企業提供了信貸支持。
在該行的資金助力下,昌邑的對蝦養殖生產已成功實現了從當年的一年一季到現在的全年無休,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當地對蝦產業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的金融力量。
(編輯 張鈺鵬)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