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積的80%,平川、河谷占總面積的20%,獨特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山西農業發展出路在于“特”和“優”。
近年來,山西堅持高位推動農業“特”“優”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為了支持山西深入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大力推動“一縣一業”“多縣一帶”富農產業集群化發展,山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農擔”)因地制宜,結合各地農業特點與重點扶持產業制定實施支持發展計劃,精準發揮農擔體系政策功用,堅持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降低融資成本,用政策性融資擔保撬動金融市場,激發了農業企業的活力,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賦能特色產業發展
晉中市太谷區境內地貌山地、丘陵、平川并存,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具有優厚的農業生產條件,形成了南山百里林果帶,有著15萬畝紅棗、13萬畝水果、10萬畝苗木、9.6萬畝設施蔬菜種植規模,是全國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示點縣。
今年以來,山西農擔農谷分公司針對太谷設施蔬菜種植戶著重發力,實地了解客戶資金需求,并結合當地政策、用款特點等情況,研發專項擔保產品。截至目前,該分公司在保設施種植蔬菜業務已達387戶5836萬元。
目前在山西,受益于山西農擔提供的融資擔保服務的特色涉農產業還有很多。
“2022年前,缺資金和風險大是制約村里青(尖)椒產業發展最大的‘攔路虎’。今年通過山西農擔提供的融資擔保,我們村從長子農商銀行貸款260萬元,用于建設11座高標準大棚,擴大了種植規模。有了山西農擔的幫助,我們以后再不用為從銀行貸不到錢發愁了。”長子縣常張鄉陳家峪村村委會主任崔紅偉高興地說。
長子縣是傳統農業大縣,被譽為“中國青椒之鄉”,是山西重要的青(尖)椒生產基地。以青(尖)椒為主的蔬菜產業是長子縣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70%的農戶靠種菜實現脫貧致富,蔬菜生產收入占當地農戶收入的40%以上。
為了助力長子縣青椒產業發展,山西農擔長治分公司同長子縣相關政府部門及地方金融機構密切協作,將工作重點放在各縣區種植大棚建設項目上,對具備蔬菜大棚種植經驗的農戶翻修及新建大棚所需的短期資金予以擔保支持。今年上半年,長治分公司以長子縣蔬菜種植大棚已具備一定規模的村鎮為突破點,深入推廣農擔業務,目前,蔬菜大棚類擔保業務已覆蓋長子縣大部分村鎮,累計支持相關經營主體224戶,總計放款金額7112余萬元。
山西農擔業務發展部負責人孫立強介紹,山西農擔不斷創新豐富融資擔保服務產品,多產業、多領域、多維度的全方位擔保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目前累計研發擔保產品12個。在此基礎上,優化升級打造了“財興擔2.0”融資擔保方案,陸續研發出臺針對性扶持忻州偏關農業生產托管、臨汾吉縣蘋果產業集群、運城臨猗果品全產業鏈等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的專項融資擔保服務方案,為這些特色產業引來了“金融活水”。
“一縣一策”做好精準服務
“我賣農藥、化肥近十年了,雖然也有資金周轉緊張的時候,但是知道抵押難擔保難,就沒有想過從銀行貸款,沒想到現在有了這么好的擔保方式,今年農擔公司聯合中國銀行運城市分行給我辦理的‘運城農擔貸’,可是幫了我的大忙。”運城市夏縣南大里鄉惠農農資服務部負責人王鵬飛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3年前,為保障當地農戶春耕時期的農資供應,王鵬飛和省農資集團建立了穩定的上下游購銷模式,由服務部線上聯系農資集團申請貨源、儲備農資,農資集團負責送貨上門、點對點運輸。
據王鵬飛介紹,為了減少資金占用,服務部每年的種子、化肥儲備量一般只有三分之一,剩下大部分要靠陸續回籠的資金來周轉。但今年年初,沒有足夠資金補進新貨源。恰在此時,山西農擔運城分公司對接中國銀行運城市分行,于3月份率先推出了由農擔公司擔保增信的“運城農擔貸”融資服務方案,通過設立專門產品、優化業務流程等方式,以更高的效率,專項服務從事種植、購銷、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并將首批合作對象鎖定為農資集團下游經銷商。王鵬飛的惠農農資服務部成為受益對象。經過現場盡調、收集經營信息,很快他就收到了20萬元的“運城農擔貸”專項貸款資金。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像王鵬飛一樣的涉農經營者融資不再難,山西農擔與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圍繞現有合作模式聯合調研特色優勢產業,全面推廣“一縣一策”聯動機制,因地制宜創新拓展銀擔合作模式。臨汾分公司則積極參與當地入企幫扶活動,制定針對性的“一企一策”擔保方案。運城分公司積極對接中農融信公司、農資集團及銀行,牽頭推動形成“擔保+銀行+平臺+產業”的業務聯結體,為運城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辟新的便捷融資渠道;與臨猗農商銀行圍繞“果庫貸”擬定新的合作方案,將扶持產業鏈條由過去以水果貯藏為主延伸到果品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并針對風險形勢預判將業務合作模式調向“把嚴貸前關口,鎖定代償上限”的合理路徑,質效并重。
山西農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合作金融機構緊密溝通,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想得到、看得見、用得著、靠得住”的金融服務品牌,全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活力。
(編輯 郭之宸)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