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磊
通訊員 劉荷雪琳
“農時不等人,多虧農商銀行幫我們及時補上了資金缺口,有了這些新的農機設備,這1000多畝小麥的收獲就不用愁了。”看到資金到賬的短信提示,山東省龍口市康源生態農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鄒恒君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作為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典型代表,近年來,該合作社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農作物機械化收割作業,開展機收、深耕、播種“一條龍”作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購置農機設備投入大,農機使用季節性又很強,如果錯過搶收時節,將會誤了農時影響全年的收成。”一邊是日漸成熟的麥田,另一邊農資購置資金還沒有著落,鄒恒君一時間急得團團轉。
正當鄒恒君為錢發愁之際,龍口農商銀行助力“三夏”金融輔導隊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僅用三天210萬元的助農貸款發放到位。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100公里之外的招遠市,糧食收購大戶曹善波也在農商銀行的幫助下解了燃眉之急。
曹善波從事糧食收購多年,每年夏收季節大批收購小麥。今年小麥收購量激增,曹善波手頭的流動資金出現缺口。
“一年就指著這幾天,到關鍵時刻錢不夠用了。”曹善波說。
招遠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駐點辦公時了解到了這一情況,隨即開展貸前調查,特事特辦,簡化辦貸流程,第一時間為曹善波辦理了20萬元的低息貸款。
這僅是煙臺全市農商銀行優化金融服務、助力夏糧“顆粒歸倉”的一個個縮影。
據了解,為切實做好“三夏”生產金融服務保障,山東省聯社煙臺審計中心指導全市農商銀行提前安排部署,主動溝通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經管站相關部門,及時了解轄內播種面積、產量種類及預期收益,做好資金需求預測工作。積極對接轄內重點糧食項目,及時了解糧食收割情況,“一村一策”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全市農商銀行共組建了45支“三夏”移動金融服務隊,深入調研,精準對接轄內農業大戶,掌握糧食生產、農機農技、農藥化肥等資金需求情況,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及時跟進服務。截至5月末,全市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532.56億元,較年初增加12.05億元。
全市農商銀行設立專項申貸電話和微信、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申貸平臺,限時辦理,對提出的辦貸申請,在受理后第一時間上門調查,審批后第一時間放款,最大限度縮短辦貸時限。同時,開辟農業小額貸款快速受理審批通道,“一企一策”“一戶一策”,進一步簡化流程、線上操作、快速審核。對符合其他小額貸款準入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推出“農耕貸”“金玉飄香貸”等農業專項金融產品,給予專屬利率優惠、減免三方費用,最大限度降低農業客戶融資成本。今年以來,煙臺轄內農商銀行已累計為240余戶涉農企業節約融資成本700余萬元。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