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網-江蘇訊(記者 曹沛原 通訊員 李婷婷)時值2025年春耕備耕關鍵期,江蘇灌云農商銀行緊扣富民興村戰略部署,持續深化富民興村貸產品創新,通過“政策協同、服務下沉、科技賦能”三向發力,為春耕生產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該行已累計投放春耕專項貸款4.62億元,支持農戶達3700余戶,惠及181戶農業經營主體,以“金融先手棋”助力全年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政策協同,構建“財政+銀行+保險”保障體系。該行聯合相關部門推出“富民興村貸”升級版,引入農業保險分擔機制;創新推出“隨借隨還”循環授信模式,單戶最高授信200萬元,貸款期限延長至3年,有效破解村集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圩豐鎮太豐村通過150萬元貸款建成智能化育秧中心,不僅大幅提高了育秧效率,還節約了人力成本。
服務下沉,織密“三級走訪+網格服務”網絡。該行組建15支黨員先鋒隊,深入12個鄉鎮開展“整村授信”專項行動;建立“金融顧問+產業導師”雙軌服務機制,聯合農業專家團隊為農戶提供“融資+融智”綜合服務;創新推出春耕物資供需云平臺,整合農技指導、農機調度、市場信息等資源,實現從資金支持到生產服務的全鏈條覆蓋。伊山鎮智慧蔬菜大棚基地通過產業鏈金融獲得120萬元支持,配套建設的冷鏈物流中心輻射周邊鄉鎮。
科技賦能,打造“數字金融+智慧農業”生態。該行依托江蘇省聯社普惠金融數字化展業平臺,實現“掃碼申貸—視頻面簽一線上放款”全流程智能辦理,線上申貸占比突破70%,平均審批時效壓縮至1.8個工作日;推出“農機貸+科技貸”組合產品,目前已發放農機專項貸款413萬元,助力推動全縣機械化率提升。四隊鎮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通過50萬元貸款購置智能植保機,作業效率提升30倍。
產業融合,培育“一鎮一業+集群發展”格局。該行緊扣縣域“紫蘇產業”“蘆蒿種植”等特色產業規劃,推出“富民興村貸+特色產業包”。在東王集鎮,23個村利用富民興村貸資金建成800畝智慧大棚,種植蘆蒿等特色蔬菜,今年僅春節期間,銷售額就達百萬元,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在龍苴鎮,8個村聯合成立紫蘇產業化聯合體,累計獲得120萬元“富民興村貸”信貸支持,年加工能力提升3倍。
(編輯 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