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在云南陸良縣,一群心懷熱忱的“新農人”在陸良農商銀行“創業貸”支持下,懷揣著澎湃的激情與無畏的勇氣,投身于綠水青山的懷抱,以汗水為墨、實干作筆,精心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我曾長期在外務工,缺乏歸屬感。家中世代務農,種植葡萄。綜合考量后,我決定返鄉租地并創建葡萄種植園,開始種植紅提,這讓我有了歸屬感。加之陸良農商銀行的資金援助,我現在充滿了干勁。”陸良縣葡萄種植戶陳女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走進陳女士的葡萄種植園,一排排葡萄架整齊排列,葡萄根系周邊的土壤已經被翻松,工人們穿梭在葡萄植株間,按照科學比例將肥料均勻地鋪灑在植株周圍。
“當前葡萄市場競爭激烈,口感至關重要。今年為了培育出口感更佳的紅提,需要引進新的育苗技術,幸虧陸良農商銀行提供了30萬元的‘創業貸’資金支持,緩解了我的資金周轉壓力。”陳女士介紹說。
陸良縣退役軍人張先生將租借的60余畝荒地改造為家庭農場,主要經營水果種植和肉牛養殖,并帶動10余名村民就業。張先生希望將家庭農場建設為生態綠色、標準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基地,然而資金短缺成為制約農場發展壯大的難題。
“我在抖音上觀看了陸良農商銀行‘創業貸’的宣傳視頻后,迅速聯系了銀行客戶經理,從申請到放款僅用了一天時間。”張先生告訴記者。
陸良縣三岔河鎮的李師傅從2016年就開始種植蔬菜,從最初單一種植意大利菜到現在種植包菜、花菜等多種蔬菜,如今他已成為鎮上有名的蔬菜種植大戶。今年,當地政府提供了蔬菜種植技術指導,鼓勵像李師傅這樣的蔬菜種植大戶培育高端蔬菜品種。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和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流動資金緊張起來。“我之前沒考慮那么遠,光想著擴大種植面積增加收入,沒想到后期還需要那么多資金。”李師傅告訴記者,“好在陸良農商銀行為我提供30萬元貸款,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今年春耕備耕期間,陸良農商銀行針對蔬菜種植時間緊、資金流動性強的特點,持續加強對轄內蔬菜企業、農戶等走訪營銷對接。該行轄內趙家溝支行在了解到李師傅的資金難題后,加班加點整理貸款辦理資料,及時為他辦理了30萬元的低息創業貸款。
“今年以來,我行為縣域內創業的‘新農人’開啟綠色通道,成立‘鄉情服務隊’,及時對接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轉業軍人、農村自主創業人群、城鎮失業創業人群等,提供‘貸前規劃—貸中跟進—貸后指導’全周期服務。”陸良農商銀行信貸管理部負責人張利宏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陸良農商銀行已發放創業貸款7505萬元,支持縣域內蔬菜水果等種植,生豬、肉牛、奶羊等養殖、餐飲服務等多個領域,用金融活水澆灌出302個“新農人”的成長故事。
(通訊員袁碧倩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