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眼下,各地陸續進入春耕春種時節。云南大理市農商銀行應時而動、精準發力,為農戶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提供資金支持,為標準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金融助力,用一場場金融“春雨”滋養春苗。
“為有效整合資源,踐行‘讓客戶最多跑一次’服務承諾,春耕時節,我行‘紅馬甲’金融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仔細了解各類農作物耕種及資金需求情況,為服務轄區內春耕春播各環節提供精準高效的金融支持,靶向施策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場主、種植戶解決資金周轉上的難題。”大理市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在大理市喜洲鎮妙鵬農場種植基地里,綠油油的馬鈴薯秧苗長勢喜人,幾十名工人正忙著除草、施肥、澆水。春耕時節,繁忙的身影中不僅有農戶,還有大理市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他們用辛勤的付出打通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最后一百米”,讓更多金融服務進村入戶到田間。
大理市農商銀行“紅馬甲”金融服務隊把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大理市農商銀行供圖
“今年,我的種植基地已擴大到800畝,計劃種植萵苣、馬鈴薯、大蔥等十幾類蔬菜、谷物品種,四季輪播。”妙鵬農場負責人何鵬宣熱情地向記者講述種植基地的情況,眉宇間難掩喜悅之色。
據介紹,去年年底,何鵬宣的種植基地擴建規模,資金周轉遇到困難。大理市農商銀行了解到他的種植情況與資金需求后,主動上門服務,短短兩天就為其辦理了50萬元生產經營貸款。如今,該農場種植的農產品已遠銷四川、廣東、廣西一帶,農場固定用工30多人,每年為周邊村民提供靈活就業崗位600余個。何鵬宣還借助電商模式在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目前集“農場+基地+農戶+電商平臺”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鏈已初具規模,聯農帶農走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期,大理市農商銀行“紅馬甲”金融服務隊在走訪中了解到該農場打算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計劃為何鵬宣進一步增加授信,助力該農場打造成為逐夢農業的“領頭雁”,在鄉村振興田野上開創新天地。
從“田間地頭”送服務、問需求到疏通春耕春播資金堵點,從農戶創業致富到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大理市農商銀行用行動詮釋了“普惠金融”的深刻內涵,并充分運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廣泛構建“信用共建、產業共富”良性生態。目前,該行信用鄉鎮建設已全面覆蓋大理市12個鄉鎮,讓村民嘗到“守信受益”的甜頭,催生農業產業升級形成連鎖效應。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大理市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105.65億元,較年初凈增1.59億元。
(通訊員胡曙利、李燦元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