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山西省翼城縣南唐鄉河沄村位于澮水河畔,得天獨厚的特殊小氣候加上土壤富含作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種出的草莓口感好,含糖量和含鈣量都要高于普通草莓,很受市場歡迎。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村目前已建成草莓大棚330座,全村半數以上農戶從事草莓種植和銷售,年產草莓300萬公斤,年產值6000余萬元。草莓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也與翼城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
2025年1月底,隨著自家種植的大棚草莓進入成熟季,南唐鄉河沄村村民鄢國慶開始忙碌起來。“我家有兩個草莓種植大棚,種有寧玉、天仙醉兩個草莓品種。進入草莓成熟季后,每天都有人來采摘,雙休日我們更是忙不過來。現在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都要感謝農商銀行的支持。”鄢國慶高興地說。
鄢國慶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他原先在村中經營一家理發店,隨著村中草莓產業的興起,他也有了種植草莓的想法,從農商銀行申請到8萬元貸款后,順利蓋起了兩個溫室大棚。2023年,他還積極按照村里草莓產業發展規劃,將自家占地2畝的草莓棚改建為4畝,增加了種植面積,提高了種植效益。
在河沄村,像鄢國慶一樣得益于翼城農商銀行信貸支持的草莓種植戶還有很多。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榮華介紹,河沄村發展草莓產業已有30余年,如今草莓產業已成為河沄村的主導產業和村民發家致富的特色產業。在這背后,少不了翼城農商銀行的鼎力支持,為草莓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翼城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該行一直緊跟鄉村振興的步伐,采取多樣化措施為草莓產業提供金融服務。該行根據河沄村草莓大棚種植情況,深入調研,以“福農貸”和“大棚貸”為基礎進行“匹配營銷”,最大限度滿足客戶需求,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提供金融支持外,該行還在送金融政策、助力產業鏈延伸上下功夫,將金融服務貫穿于土壤改良、幼苗定植、采收及銷售等各個環節,在關鍵節點開展整村授信惠民服務,將普惠金融的好政策送入田間地頭。同時,該行開通科技創新信貸專線,通過加強政策協同、政銀合作的方式來賦能科技創新工作,助力農戶進行品種改良和草莓棚內外設備的更新。
該行緊密圍繞本地特色產業,持續發力,組織各網點客戶經理逐一上門走訪營銷,第一時間將農商銀行最新政策送到田間地頭。該行憑借地緣、人緣優勢,專注于“三農”領域,保證客戶經理直接服務各鎮各村,主動下沉服務重心,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多次為各鎮村民開展上門服務,為村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該行還全面梳理轄內種植戶清單,動態掌握每個農戶的發展前景、生產經營狀況、資金需求、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及金融服務需求等信息,不斷創新產業服務模式,為各項產業提供配套的信貸支持。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