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陳雪濤
近年來,云南滄源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滄源縣聯社”)不斷深耕“姓農、惠農、助農”責任田,在支農支小、服務“三農”的生動實踐中,打好金融“三張牌”,助力佤山邊境解鎖“幸福密碼”。
打好“特色牌” 解鎖“產業密碼”
滄源縣聯社立足地方特色產業,在專注主業、回歸本源上下功夫,堅持“做小做散”、踐行“微貸革命”,聚焦全縣“糖、茶、果、菜、牛、煙、米、蜜、竹、膠”和旅游等億元支柱產業,創新推出“鄉村振興貸”系列信貸產品和“肉牛貸”“煙農貸”“惠蔗易貸”等多種子產品,有效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資金需求。
該聯社金融助農先鋒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信貸政策宣傳,及時了解農戶資金需求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并及時為農戶建檔授信,以“清單式”對接、“網格式”服務、“精準式”支持,做到信貸不斷檔、服務不打烊。
今年以來,該聯社累計投放涉農貸款9.16億元,較年初增加0.97億元,增幅11.93%;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11億元,較年初增加1.03億元,增幅23.82%。
同時,該聯社按照滄源縣委縣政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決策部署,加大世界佤鄉鄉村振興和興邊富民示范項目建設的信貸需求對接,重點支持芒陽、賀勐壩等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和23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今年以來,該聯社累計投放“鄉村振興貸”1034戶、金額8692.34萬元,以金融之力為鄉村全面振興保駕護航。
打好“沿邊牌” 解鎖“口岸密碼”
作為滄源縣域唯一開辦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滄源縣聯社立足地方經濟發展特色和強化金融服務需求供給,搶抓加快沿邊開放、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等戰略機遇,做好“邊”文章,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地方新發展格局。
一方面,該聯社穩步完善跨境人民幣結算渠道,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為60余戶NRA賬戶(境外機構境內賬戶)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不斷提升服務口岸經濟的跨境金融能力。今年以來,該聯社共辦理跨境貿易結算1.1萬筆、金額1.59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同比增長21.37%。
另一方面,該聯社積極聯動相關部門探索邊民互市貿易新業態綜合服務,芒卡通道邊民互市于去年6月份正式上線運行,以邊民、貨物、結算等大數據交互,實現邊民互市業務跨境匯款、收款、賬戶管理、國際收支申報等“全流程、電子化、一站式”運行。
通過創新特色服務模式,積極推進邊民互市貿易轉型升級,為廣大邊民提供優質便捷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降低貿易結算成本,全面提升邊民互市貿易業務層次。
目前,該聯社已簽約境內邊民462戶,登記一級市場緬商13戶、二級市場收購企業17戶,累計辦理邊民互市業務1.08萬筆、交易金額8045萬元。
打好“誠信牌” 解鎖“信用密碼”
近年來,滄源縣聯社持續改善農村金融環境,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相結合,為鄉村振興、興邊富民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自2019年11月份滄源縣班洪鄉公抗村創建為第一個“信用村”開始,該聯社按照“政府主導、監管指導、金融助力、多方參與”的思路穩步推進信用戶、村、鄉(鎮)創建工作。截至目前,該聯社共創建信用鄉9個、占比90%,創建信用村55個、占比59.14%,進一步改善全縣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提高農戶和農村經濟主體融資的可獲得性和便利性。
同時,該聯社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入口,將信用培育與鄉村振興、邊境幸福村建設有機融合,加大“鄉村振興貸”系列信貸產品的運用,將金融“水流管網”鋪設到村到戶,讓村民有資金需求時,只需在家“擰開水龍頭”就能享受到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有效幫助守信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破解資金困局,切實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該聯社轄內3.8萬戶農戶全部建立電子信用檔案,評定信用農戶1.5萬戶,信用農戶占比39.06%,授信金額11.14億元,有貸款余額農戶為1.1萬戶,農戶貸款余額8.06億元,建檔立卡戶累計授信3418戶、金額2.4億元,用信2909戶、金額1.8億元,農戶貸款面20.97%,較年初增5.07個百分點,較2018年末提升10.69個百分點。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