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今年以來,山西沁水農商銀行緊扣縣委、縣政府“三農”工作重點,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補齊金融服務短板,持續加大支持鄉村產業力度,激發“三農”發展活力。截至8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達38.75億元,今年凈投放3.49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14.34億元,今年凈投放2.33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主辦銀行”。
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南郎村是遠近聞名的“蘋果村”,該村600余戶,家家種蘋果,連片連垛的蘋果樹將近1200畝,僅優質蘋果一項,全村就年產450萬公斤,年總收入870萬元。
南郎村村支書張建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鄉村要振興,農業產業發展是關鍵。過去,我們村人均農業收入不足600元,如今已超過9000元,是農商銀行支持我們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對于農商銀行的支持,村民崔書新深有體會。他種植了8.5畝蘋果樹,年產優質蘋果24500公斤,年收入6.8萬元,在全村名列前茅,曾經被沁水縣委、縣政府授予“蘋果狀元”稱號。他告訴記者,前些年,村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進種植優質“紅富士”等新品種蘋果樹。他在第一時間便向當地農商銀行申請了貸款,農商銀行開辟“助農惠民”綠色通道,特事特辦,3天后,他就拿到了5萬元信貸資金,一口氣種植了5畝“紅富士”。
就當他滿懷希望地等待收獲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是缺乏技術支持,產量上不去,質量難保證;二是市場疲軟,效益不佳,每年需要在果園投入大量的化肥、農藥,費力又花錢,收入少不劃算,村里很多像他一樣的果農都對這個產業失望了,隨之村里掀起了砍果樹的風潮。
面對這種情況,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才保住了一部分果園,隨后村干部外出找專家學習取經,探尋發展蘋果產業的有效途徑。在當地農商銀行的協調和配合下,村委請來了縣果樹站的技術人員進村入園,辦起了農民技術夜校。第二年,南郎村種植的“紅富士”蘋果質量得到極大提高,個大色艷,香脆可口,受到廣大客戶的青睞,村民們的收入大幅上升。全村1000余畝果樹高產、優質、無公害,成為眾多客戶喜歡的“綠色水果”。
沁水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沁水縣委、縣政府全力實施“一村一品”農業產業發展戰略,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市場上找出路,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當地農商銀行及時跟進,推出了“富農貸”“收單貸”“興商貸”等信貸新產品,通過開展“整村授信”,實施普惠金融到戶,促進了農民特色產業收入連年增長。
該行通過與縣農業農村局“農農融合”,開展“黨建引領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行動,落實國家政策支持、單產提升、技術指導,及時跟蹤對接服務,開展“整村授信”,“背靠背”評議“信用戶”,對種糧大戶給予金融扶持,擴大授信范圍和授信額度,提供“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鼓勵農戶多種糧、多產糧,帶動全縣糧食單產大面積提升。
與此同時,沁水農商銀行緊緊圍繞支持鄉村特色產業、主體培育、農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加強與各鄉鎮政府及村“兩委”干部的對接,共同推進特優農業發展;大力開展送“貸”上門服務活動,快速了解農戶資金需求;創新“產供銷+信用評定+金融村官+產業平臺”一體化金融服務機制,不斷優化線上服務,利用遠程信貸業務系統和“晉享貸”小微貸款線上平臺,收集客戶相關資料;開辟審批貸款“綠色通道”,高效率快節奏優化授信流程,實現客戶貸款業務辦理“不掉線、不減速、不斷檔”,確保貸款投放“準、快、優”,資金能夠及時、精準到達需求群體。
目前,該行已完成121個行政村的“無感授信”工作,評議出“白名單”13719戶,預授信8.44億元,授信戶數2877戶、授信金額3.10億元,用信戶數1921戶、用信金額1.86億元。
(編輯 田冬)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