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走進云南省宣威市田壩鎮紅有養殖場,整齊干凈的豬舍映入眼簾,寬敞的豬舍里不時傳出豬仔們呼嚕呼嚕的聲音。
“自從搞養殖以來,云南宣威市農信社一直給我們提供資金上的幫助。”該養殖場負責人張光友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早在2012年創業之初,宣威市農信社便向他提供了30萬元“金豬貸”,用于建豬舍。
隨著經驗慢慢積累,張光友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資金需求也隨之增加,宣威市農信社根據其經營情況將授信額度上調至150萬元,并為其匹配了專屬信貸產品“鄉村振興火腿貸”,助力發展。
由于前期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導致養殖成本增加,再加上豬肉價格波動,風險增大,不久前,張光友的養殖產業舉步維艱。
面對張光友面臨的困難局面,宣威市農信社不抽貸、不斷貸,并主動為其減費讓利,充分運用“創業擔保貸款”等低利率產品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助其渡過難關。
隨著產業的擴大,張光友成立了宣威市茂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去年以來市場行情逐步回暖,他打算擴大養殖規模,但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2023年,宣威市農信社向其發放了150萬元“鄉村振興火腿貸”貸款,這是該社為生豬養殖、月餅加工等火腿產業鏈上中下游客戶量身定制的信貸產品。
據悉,在張光友的事業發展過程中,宣威市農信社累計為其提供信貸資金14筆、金額410萬元,張光友的生豬養殖規模從2012年的1000頭一路發展到目前的7000余頭。他不僅實現致富,還帶動了20余名當地群眾常年就業,每年支付50余萬元的工人工資。
“我來養殖場工作已經4年多了,從建場初期就一直在,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如果算上加班費,每月工資還會更高。”田壩鎮紅巖村村民張文格對記者說。
“我想在宣威市農信社的資金支持下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將生豬養殖產業延伸至火腿加工、火腿銷售等領域,預計將帶動周邊1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談及接下來的發展,張光友表示。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在促進就業、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我社深刻踐行普惠金融,從獲貸條件、獲貸渠道、信貸產品、利率優惠等維度,不斷探索建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重點解決縣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宣威市農信社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宣威市農信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29億元,較年初凈增1.17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戶數6383戶,較年初增加408戶;加權平均利率較去年初下降0.15個百分點,減費讓利工作持續推進。
(通訊員劉芳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