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近年來,江蘇沭陽農商銀行通過“集中作業”模式,促進強總部、強隊伍、強基礎、強服務,為基層減負,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實現網點輕型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優質化和經營特色化等方面的齊頭并進。
截至4月末,該行已成立汽貿特色支行、花木特色支行、板材特色支行各1個,實現對地方特色產業鏈的有力支持。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集中作業”模式是將傳統的業務處理流程再造,改變原有以網點為單元的業務處理體系。
江蘇沭陽農商銀行明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由“集中作業”中心對基層運營權限上收,從全行選拔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員工,分配到遠程授權、事后監督、賬戶管理等崗位,實行專崗專職專人運作模式。
伴隨著“集中作業”中心工作的推進,該行逐步上線新的業務辦理系統,使業務操作、運營管理全流程可查詢、可驗證、可追溯。
該行“集中作業”中心依托作業平臺,取消了原來“一手清”的業務處理方式,風險管控層級同步上收,在提高結算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加強了對業務系統風險的管控。
向營銷服務型網點轉型
在“集中作業”模式下,江蘇沭陽農商銀行網點從交易操作型向營銷服務型逐步推進,全員抓營銷、全員抓服務的格局加快形成。
該行緊跟客戶交易習慣的轉變,通過不斷增加自助機具并減少柜員數量,引導柜員逐步轉崗分流,提升客戶經理、大堂經理等面對面開展營銷服務人員的占比。近兩年來,該行累計轉崗柜員達30人。
該行還不斷強化崗位聯動,柜員在業務受理過程中開展“一句話營銷”,對有信貸授信、增信、用信以及相關金融需求的客戶實時登記,及時將信息反饋客戶經理跟進,第一時間支持到位。大堂經理依托智能廳堂平臺對來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進行身份識別、挖掘需求,在辦好業務的同時提供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
提升員工業務水平
江蘇沭陽農商銀行在調整業務模式、服務方式的同時,實現無紙化操作、電子化管理、智慧化運營,逐步將人員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一線人員的營銷和服務熱情不斷激發。
該行建立日日學、周周練、月月考、常常抓的學習制度,通過集中學、自主練、定期考、等級管、動態評以及負責人帶學、領學、督學等方式,引導全員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學在日常、學在經常。對優秀員工提供參與外部競賽機會,對競賽優勝人員實施獎勵,有力促進比學趕超。
該行還不斷推行“集中作業”運行考核通報機制,按月對遠程授權、事后監督、賬戶管理等差錯、違規、問題等情況進行分類考核與通報,做好整改問責,倒逼合規操作。同時,將考核與培訓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問題庫,加強案例剖析教育,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新社匯平臺聯合創始人煜陽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業務“集中作業”對農商銀行的發展有如下幾方面促進作用:一是提升業務管理效率,通過將大量占用人力和時間的業務集中到總行或區域管理中心進行處理,可更加高效地管理這些業務,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二是優化業務辦理流程,減少了冗余環節,進一步提高業務處理的速度和效率;三是降低前臺風險并減少運營成本,“集中作業”模式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后臺中心處理,降低了前臺柜員的工作強度,減少了業務差錯率,強化了業務風險管理;四是促進網點輕型化和管理精細化,使網點能夠專注于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營銷工作,實現網點的輕型化轉型;同時,“集中作業”還加強了總行對網點的管理力度,通過強化培訓、抓實監督考核等方式,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集中作業”模式可以實現服務優質化和經營特色化,通過“集中作業”平臺的建設和推廣,銀行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客戶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銀行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務模式和品牌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
(通訊員苗啟德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