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近年來,山西大同廣靈農商銀行堅守鄉村金融主力軍定位,聚焦“三農”領域強化金融服務,通過精準施策發力,堅持把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緊緊握住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傾力支持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信貸支持綠色產業、特色產業等,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取得實效。
“活體貸”拓寬融資渠道
“感謝廣靈農商銀行推出的‘活體貸’,解決了我們企業抵押難題,為公司提供了更新設備的信貸資金,如今坐在中央控制室就能了解牛的全部生長情況,再多養些也管得過來。”廣靈縣海高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喜平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該企業是一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的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牧場,實現了奶牛生理疾病信息智能監測預警和精準飼喂、食品溯源,奶牛健康高產,乳品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今年3月份,該企業對畜禽圈舍通風溫控、空氣過濾、環境感知等設備進行更新改造,資金一時周轉不開。廣靈農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派駐客戶經理進駐企業,采用“一企一策”,探索出“活體抵押+智慧農業信用評價”模式,把該養殖主體的智慧生產場景作為信用評價的重要參數,對該企業打出了較高的信用評價分數,測算出較低的貸款利率,并將該企業養殖的1.8萬頭肉乳兩用牛作為抵押物進行動產登記,發放3000萬元活體抵押貸款,助力其智慧畜牧產能提質升級。目前,該企業年產鮮奶5.5萬噸,高品質牛肉1500噸,為當地提供260個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5500元左右。
“綠色貸”助企向“新”而行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廣靈農商銀行通過信貸支持綠色產業、特色產業以及“居家經濟”、“炕頭經濟”,“貸”動了更多的農村婦女及殘疾人就業。
廣靈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方面,該行信貸業務向“新”發展,向“綠”轉型。通過建立健全服務機制、科技賦能、持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特別是強化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累計投放專項“綠色貸”1億余元,支持再生金屬特色專業鎮發展。另一方面,傾力支持當地綠色涉農企業做大做強。在源源不斷金融活水的澆灌下,山西東方物華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種植、加工、銷售農產品為主業,集科研、制造、營銷“一條龍”式全產業鏈運營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企業,該公司生產的廣靈小米成為“大同好糧”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為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該行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促進多種形式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作為信貸轉型的方向,尋找著力點和突破點,與山西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簽訂擔保協議,為更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添“薪”賦能。
為了讓普惠金融惠及更多企業,該行根據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打造了特色普惠金融場景,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設立專營機構,配置專職人員,實施專項考核,普惠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截至目前,該行各項貸款余額32.39億元,較年初增加2.55億元,其中實體貸款余額28.57億元,較年初增加1.83億元,普惠金融貸款余額16.12億元,較年初增加0.31億元。
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靈農商銀行將持續立足支農支小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信貸模式,豐富信貸產品,信貸資源向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民營小微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有效推進信貸服務多元化、便利化和專屬化,全力解決縣域經營實體及個人生活消費“融資難”“融資貴”。
(通訊員趙多獻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