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云南訊(通訊員 周仕香)位于云南省祥云縣境中部,距離縣城約30公里的劉廠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素有千年百子國故都、青銅文化見證地之稱,舉世聞名的大波那木槨銅棺出土于劉廠鎮大波那村。走近劉廠鎮,村落整齊、樹木蔥綠、生機盎然,一望無垠的蠶桑樹苗美了村莊、綠了山坡、青了田園。
圖為祥云縣劉廠鎮一望無垠的蠶桑樹苗
自祥云縣政府在全縣推廣種植蠶桑產業以來,劉廠鎮先以松梅村為試點,先后在青坡、劉廠、東甸等村莊推廣開來,經過10余年發展,現已形成家家房前種桑樹,戶戶屋內養蠶忙的田園美景。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劉廠鎮桑園面種達19526.88畝,全年養蠶70723張,產繭2777噸,產值達15048萬元。青坡、松梅村發展成為“一村一品”蠶桑專業示范村,劉廠鎮蠶桑產業,已經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經歷了十年巨變的青坡村村民曹光宣用3個巨變概括了蠶桑產業給劉廠鎮帶來了變化:原來的青坡村是山上長草,山下長糧,人吃糧食,牛吃草料,一年下來,余錢沒剩多少,發展蠶桑產業以來第一變化是滿山蠶桑綠,荒山變金山;第二變化是新房換舊房,家家養蠶忙;第三變化是蠶桑產業旺,致富有希望。
2010年,曹光宣在當地祥云農村商業銀行劉廠支行(原祥云縣農村信用社)信用貸款5000元,發展蠶桑種植5畝,一年下來,收入比往年多了不少。幾年下來曹光宣蓋起了新房,開上了小汽車,到2022年他家的蠶桑種植面積已達35畝,在祥云農村商業銀行的貸款授信金額也提到了30萬,按今年54元每公斤的收購價來算,他家一年的蠶桑收入在30萬元左右。
圖為祥云農商銀行客戶經理調研蠶桑加工金融需求
蠶桑不僅帶動了桑農增收致富,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劉廠鎮劉廠村肖樹明,多年來一直從事蠶桑粗加工及銷售經營,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末,肖樹明收購加工蠶繭800余噸,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多年來肖樹明接收附近村民務工人數30余人,月工資收入在4000元-6000元不等,每年支付勞務報酬150余萬元,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村民務工做出了積極貢獻。
每次提及生意經,肖樹明都會由衷地感謝,首先是感謝政府大力發展蠶桑產業,然后是感謝信用社多年以來在信貸資金上給予不懈支持。肖樹明清楚地記得他的第一筆信用貸款是5萬元,當時他就用這5萬元做起了收蠶繭生意,成為村里首批收蠶小商販,現在他成立了祥云縣肖樹明農副產品經營部,辦起了加工廠,得到祥云農商銀行100萬元惠企貸貸款資金支持,手機綁定,隨用隨貸,每每說到這里他都高興得笑了起來。
十年巨變,變化的不只有桑農增收、產業發展,還有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十余年來,祥云農商銀行從發放第一筆蠶桑貸款開始,多年來始終堅守在“三農”一線,時刻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連。截至10月末,該行今年以來累計發放蠶桑貸款282戶,授信金額5630.15萬元,為蠶桑產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