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湖南訊(通訊員周慧嫻)作為深耕“三農”的本土銀行,如何在提供高效便捷金融服務的工作中有所作為,切實提升客戶金融服務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湖南東安農商銀行長期以來積極探索的方向,通過入戶走訪、完善基礎設施、提供金融知識宣傳平臺等方式進一步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將金融服務送入田間地頭。
“三資”監管平臺金融科技助力
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落實“村社分賬”金融服務,東安農商銀行積極接入湖南農信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充分動員部署前期準備工作,加大推廣應用,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加大該行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力度。
據了解,“三資”監管平臺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農村”三資方式,把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信息用電視、網站、APP、小程序、查詢機等形式公示公開出來,實現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信息化、制度化、規范化監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政府對農村集體“三資”的日常管理,便于村級集體資金的高效透明運行,規范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行為,對深化完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為迅速有效對接平臺建設,該行前期與縣農業農村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明確了對該行開立集體經濟合作社賬戶、辦理合作社資金結算業務、使用省聯社開發的“三資”監管平臺等事項的支持態度。
同時,該行主動協同相關部門,積極參與開展“三資”系統業務培訓,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緣和人員優勢,調動專門力量全面參與村社分賬及農村集體“三資”系統推進工作,并對宣傳力度、溝通渠道、操作方式等進行了針對性指導,提出了階段性目標要求,各網點提前做好布設、推廣、應用“三資”監管平臺的準備。截至目前,該行已經開設村集體經濟賬戶252余戶。
福祥e站金融設施助力
該行積極投入金融服務基礎建設,大力推進“福祥e站”項目落地。在農村深處,許多農戶上鎮取錢仍是麻煩事,路途遠、交通不便、來回耗時太多都是攔路虎,在“福祥e站”,村民們既能辦理現金存取、轉賬匯款、賬戶查詢等10余項金融類業務,也能辦理領取養老金、涉農補貼、繳水電費等便民業務。“福祥e站”的落地為大家帶來了更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打通了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了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截至目前,該行掛牌站點數量為30個(其中村部站點11個,商戶站點17個,社區站點2個)。
“一村一機構”金融知識助力
近年來,該行黨委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按照《關于建立湖南省“一村一機構”金融教育主辦制的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公眾教育服務、宣傳普及金融知識,通過設立“一個宣傳櫥窗,一個閱讀書架,一個咨詢展臺,一個宣傳講堂”在村支兩委、村活動中心等地建造金融知識讀書角,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教育示范村基地建設。在宣傳櫥窗擺放各類金融書籍,常年面向全村村民免費開放,并利用“金融知識普及月”“防范非法集資普及宣傳月”等集中宣傳活動時點,持續性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拓寬金融知識普及面,切實提升村民金融素養,有效抵制金融詐騙。據悉,該行打造的首個“東安縣農村金融教育示范村”——紫溪市鎮荷葉塘村在7月舉行了揭牌儀式,標志著該行“一村一機構”農村金融教育示范村建設全面啟動。
下階段,該行將以首個農村金融教育示范村突出示范帶動,壓實支行責任,全面推進“一村一機構”農村金融教育機制建設,力爭在2025年建設251家金融教育示范村基地。
責任編輯:石柳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