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山西訊(通訊員 薛文娟)近年來,大同農信社始終牢記服務“三農”宗旨,圍繞“六穩”“六保”和大同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優化營商環境、“萬人助萬企”等重大政治任務,積極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主力軍、排頭兵作用,為大同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大同農信社支持地方經濟業績多次獲得市委市政府領導肯定。今年2月,該農信社被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發文通報表揚;3月,收到市鄉村振興局感謝信;轄內7家縣級行社分別被市委授予“對全市脫貧小額貸款投放作出突出貢獻銀行”“對全市涉農貸款投放作出突出貢獻銀行”稱號。
實體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生命線”,是穩增長、惠民生的重要支撐。大同農信社轄內各行社全面對接省、市重點項目規劃,針對糧食穩產保收、產業鏈供應鏈、交通物流、鄉村振興等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上加大信貸服務力度,加快各項助企紓困政策的落地落實。發揮“頭雁”作用,加大對裝備制造、現代醫藥、新能源、大數據、文化旅游等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金融支持,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堵點,積極幫扶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脫困;針對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通過“興業”系列信貸產品,制定標準化、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著力加大對首貸戶、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資金支持;積極運用“政府引導、政策支持、銀行對接”模式,以“信易貸”平臺成功對接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提高申貸獲得率;以“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為原則,積極推行“陽光辦貸”,通過線上申請、簡化資料、優先受理、高效審批、快速發放等措施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支持,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
小微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疫情發生以來,大同市各類市場主體遇到了營業收入減少帶來的資金周轉困難。
為應對疫情沖擊,與企業共渡難關,大同農信轄內各行社在嚴格執行監管政策的基礎上,認真落實省聯社安排部署,加大減費讓利力度,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主動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涉農貸款利率,以及降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客戶利率;調整受困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還款方式,努力做到“應延盡延”,多措并舉,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對確屬經營困難的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及時辦理貸款展期和還款寬限期等,做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
據悉,今年以來,大同農信社給予受疫情防控影響的客戶延長還款期限70筆、貸款金額6.25億元;完成無還本續貸127筆、貸款金額18.3億元。同時,調整四項服務收費項目,包括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降低轉賬匯款手續費,取消收取支票工本費、掛失費,以及本票和銀行匯票的手續費、工本費、掛失費以及降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
為滿足鄉村振興農戶的貸款融資需求,大同農信社在信貸政策、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上對當地涉農企業給予優先支持。
在建造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進程上精準施策,助力大同黃花、廣靈小米、渾源黃芪、天鎮紅蕓豆等一大批優質“大同好糧”走向更大市場,讓沃野生金,讓農民富足。“福農貸”“惠農貸”“強農貸”……大同農信社通過這些金融產品,有效盤活了當地農村生產要素,滿足了農業各領域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系列宣傳活動也在大同農信社持續進行。大同農信社累計開展活動151場,覆蓋人群近6.2萬人次。今年以來,轄內各行社舉辦了多場“整村授信”工作推進會,積極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共創建72個信用村、10個信用市場,為16.1萬戶農民授信42.92億元、發放信用貸款28.06億元。在擴大農村地區金融宣傳教育的覆蓋面、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和風險識別能力的同時,也為有效解決農業產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一站式”服務。
護航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大盤,農信社義不容辭。近日,大同審計中心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貫徹國務院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會議精神,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研究部署助企紓困信貸投放計劃及措施,多措并舉護航市場主體的正常生產經營,持續發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下一步,大同農信社將繼續貫徹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決策部署,按照“全面頂格、能出盡出、精準高效”行動準則,全力抓好信貸投放,做好重點地域、領域、行業的金融支持,為穩經濟促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