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寧夏訊(通訊員田寶東)為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平羅農商銀行根據縣域經濟特點、發展狀況及市場定位,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全局,全面規劃“三農”發展新思路、新模式、新舉措,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發展新格局,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切合經營實際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多點發力,鞏固拓展農村陣地。該行積極對接縣農村農業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獲取縣域內14900余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經濟主體名錄及最新確權農戶名冊,深入推進整村授信及新型農村經濟主體走訪對接等專項活動,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及高效的服務穩定存量、做優增量,推動整村授信由農戶擴展到農村經濟主體;持續跟進授信未用信、還完未辦客戶,及時梳理農戶貸款臺賬,要求客戶經理弘揚“挎包”精神,下沉工作重心,逐戶對接走訪;結合縣域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狀況,采取“基地+合作社+養殖戶+擔保公司”等信貸運行模式,提高新型農村經濟主體的獲貸率。截至6月末,已對6000余戶空白農戶及經濟主體、4096戶還完未辦客戶、2868戶授信未用信客戶進行再動員再摸排,新增發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326戶、2.1億元。
延伸觸角,打造城區獲客高地。該行發揮“公積金易貸”“黃河e貸”等產品優勢,持續開展“網格化”營銷,在對縣域行政企事業單位對接的同時,對進城創業農戶實施全方位營銷,采取劃分“責任田”,讓網格成為獲客的“新高地”;適應城鎮化發展趨勢,著力跟進農村客戶消費類信貸需求,從購房、購車、裝修等多場景切入,商場、商圈、社區多維度入手,準確對標個人客戶消費性融資需求。截至6月末,新增“公積金易貸”客戶435戶,授信6635萬元,新增按揭貸款752戶,較年初增長9696萬元。
筑牢優勢,搶抓重點特色產業。該行主動適應農村經濟產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趨勢,根據產業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及特色優勢,緊扣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著力優化政策、產品及考核機制,將“軟指標”變成“硬約束”,讓基層支行經營活力競相迸發;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圍繞縣域枸杞、葡萄酒、奶牛、肉牛、肉羊五大重點特色產業,建立行級領導包抓機制及五大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包抓責任,制定目標任務,提出措施要求;發揮政府政策引導、政銀企多方聯動及銀團貸款優勢,對中小型涉農企業采取“活體抵押+保單質押”“設施農業用地+擔保公司”及銀團貸款等方式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形成上下聯動、風險共擔的協同化發展格局。截至6月末,發放“五大產業”貸款6.5億元。
搭建平臺,完善風險補償機制。該行持續加強與地方政府、擔保公司等單位的協調合作,著力搭建各類融資合作平臺,有效發揮財政資金引領、撬動、貼息、風險補償及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優勢,破解“三農”主體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問題。截至目前,平羅農商銀行已與縣農業農村局、就業局等政府部門簽訂了“農民合作社風險擔保基金合作協議”等7個平臺的風險補償合作協議,與寧夏農信擔、石嘴山鑫鼎擔保公司等擔保公司簽訂了6個項目“融資擔保合作協議”,構筑起“風險補償、合作共贏、協同推進”的合作機制及“不同層級、批零兼顧,高低匹配”的擔保運行模式。截至6月底,發放各類融資擔保基金平臺貸款2.8億元,惠及“三農”主體1044戶。
一以貫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行立足縣域扶貧產業發展實際,持續加強與縣鄉村振興局的協調合作,優化完善脫貧小額信貸政策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繼續實施并用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堅持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通過運用“黃河e貸”“金扶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有效滿足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及邊緣易致貧人口產業發展資金需求。同時將支持農村產業興旺與鞏固脫貧成果有機結合,著力加強對扶貧產業的信貸投入,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6月末,扶貧人口小額貸款1391戶,6518萬元,較年初增長611萬元。
責任編輯:石柳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