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在經濟發展的廣袤版圖中,民營企業是極為重要的部分。然而,長久以來,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束縛著民營企業前行的步伐。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動力,也為銀行下一步如何支持民營企業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來,部分銀行在信貸投放時,對民營企業設置較高的門檻。一些銀行過度看重企業規模、抵押物,而忽視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這使得不少有活力、有前景的民營企業因缺乏抵押物或資產規模較小,難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筆者認為,銀行應勇擔重任,以實際行動落實本次座談會精神,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首先,銀行應樹立“一視同仁”理念,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合理提高民營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建立健全貸款盡職免責機制,讓基層信貸人員放下顧慮,主動服務民營企業;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合理金融需求,優化信貸結構,讓金融活水毫無阻礙地流向民營企業。
其次,銀行應積極作為,助力民營企業拓寬股、債等多元融資渠道。在債券融資方面,支持民營企業注冊發行科創票據、綠色債券等,滿足不同領域民營企業資金需求;優化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機制,提高融資服務便利度。在股權融資領域,銀行可加強與股權投資基金合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民營企業;協助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為上市融資和并購重組創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最后,銀行還應升級“服務包”,提升金融服務效能。融資難不僅是資金問題,更是金融服務模式問題。銀行需優化升級服務,構建滿足民營小微企業需求的機構體系和產品服務體系。一方面,強化科技賦能,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適合民營企業的信用類融資產品,推廣“信易貸”模式,提升融資效率;優化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供應鏈上民營中小微企業開展訂單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業務,解決民營企業上下游資金周轉難題。另一方面,加強與政府部門、工商聯、商會協會合作,建立常態化銀企交流溝通機制,運用好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緩解信息不對稱,提升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性。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下,民營企業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為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