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4%。2024年新發放的普惠型涉農貸款平均利率降至4.9%,同比下降0.51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機構在我國農村地區布局不斷拓展,其網點覆蓋率穩步提升,2024年,基礎金融服務已實現鄉村全覆蓋。這一成果不僅是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支撐。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仍有探索和創新的空間。由于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提供服務時面臨較高的成本,同時,針對農村地區的信貸產品較為單一,加之農村居民金融素養仍有待提高,對金融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有限,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進程和速度。
因此,金融業還應在挖掘農村金融服務的深度上發力,以建設更為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首先,應加強政策引導,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頂層設計。各地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引導當地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鼓勵其創新服務模式,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同時,還應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信用信息支持。
其次,金融機構應在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上持續精耕細作。當前,農村金融產品同質化、單一化較為嚴重。各地金融機構應聚焦本地農村特色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狀況,開發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滿足農村居民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需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各地金融機構應在加大農村地區尤其是脫貧地區信貸投放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科技手段,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貸款審批和支付結算等環節的效率,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覆蓋面。
此外,針對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有待提升的現狀,金融機構應與相關部門攜手,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增強農村居民對金融政策、產品、服務的認知,提升識別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為農村金融服務的深度滲透創造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保險是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機構應在已有服務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推廣適合“三農”發展需求的農險產品,并應持續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提高承保理賠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增強農業生產者對自然災害、市場波動、技術創新等風險的防范與抵御能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建設更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僅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金融機構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讓農村金融服務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