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愛靜
近年來,金融機構通過撬動金融杠桿,協同氣象部門進行氣象災害防御、企業財產保全、農業防災等,充分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
今年8月5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金融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方案(2024—2030年)》,旨在推動氣象新質生產力發展,并統籌布局金融氣象科技攻關任務和創新體系建設。
溫州是我國東南沿海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人口密度高,經濟體量大,臺風、暴雨等極端災害性天氣多發頻發。早在去年年底,中國氣象局就將溫州市納入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市。在金融與氣象結合的領域中,興業銀行溫州分行作為“氣候貸”試點銀行,如何探索與氣象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助力綠色金融發展?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興業銀行溫州分行公司金融部/綠色金融部總助虞冠苑。
記者:您對“氣象+金融”是如何理解的?
虞冠苑:氣象與金融的結合是一個新興且重要的領域,它涉及到氣候風險的評估和管理,以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作為沿海城市,溫州氣象災害發生頻率較高,通過金融杠桿和部門協同發揮氣候資源優勢、推進氣象災害防御舉措,可提升企業財產保全能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
記者:貴行作為“氣候貸”產品試點銀行,目前有哪些成功實踐?
虞冠苑:“氣候貸”是以氣象局提供的氣候友好型企業評分報告為基礎的金融業務,總體賦分圍繞自然受災風險、區域性大氣凈化能力、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氣候建設的可行性論證以及綜合碳效率提升評級等五方面開展。“氣候貸”不僅能將不利的氣候因素轉化成綠色循環體系,還能激勵企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推動企業向綠色低碳產業領域轉型發展。而且這個產品對我行原有綠色金融指標評價體系也是一個有益補充,從氣象角度去評估一家企業的防災減災能力以及綠色發展、碳效情況會更客觀、更清晰。目前我行已為8家企業提供融資支持1.6億元。
位于溫州樂清市經濟開發區的紅旗電纜集團是從事特種電纜銷售、電線銷售等業務的民營制造業企業,去年產值約6.5億元。企業目前已逐步向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等業務轉型,是特斯拉、比亞迪、上汽、廣汽等車企零部件高壓線的上游供應商。去年開始,我行先后向企業提供5000萬元“氣候貸”,支持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氣候貸”,每年為企業節約財務成本約3萬元??蛻敉ㄟ^自身產業轉型,將主營業務向綠色低碳領域轉變,充分利用銀行的綠色金融相關優惠政策,為自身爭取相關利益。
浙江力夫自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營機械結構控制類、電子數字傳感控制類、微型泵類等多領域產品的開發設計及生產制造,擁有150多項專利認證,市場遍布北美、歐洲、亞洲等多個區域。就在幾個月前,該公司因技術升級有一定融資需求,我行獲悉此事后,向其推薦工業“氣候貸”產品。企業在平臺上注冊,經平臺打分后,氣象審核員將審定出具氣候友好型評分報告并上交銀行,銀行再根據分數相應的優惠利率發放貸款。從申請到放款僅花費不到1周時間。
記者:貴行在綠色金融方面還有哪些創新?
虞冠苑:發展綠色金融,是統籌推進溫州市高質量發展,兼顧經濟、環境、社會多重效益的必然選擇。興業銀行溫州分行高度重視并主動履行ESG責任,不斷發揮綠色金融領域專長和綠色金融智庫作用,與溫州市相關部門在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依托自身“商行+投行”優勢,以“融資+融智”為溫州綠色經濟發展、減緩氣候影響作出積極貢獻。
我行以牽頭行身份推動并落地瑞浦蘭鈞銀團貸款,助力溫州打造中國新能源創新發展新高地;攜手正泰集團推出純線上“光伏貸”產品,為全國2100多家農戶提供信用貸款支持超2.4億元,為企業開辟“全國業務一地辦”綠色融資服務,大幅提升融資辦理效率;與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合作,落地浙江省首單清潔發展基金委托貸款,為溫州市綠色交通發展提供低成本融資;落地溫州首單綠色金融債、碳減排掛鉤貸款,支持蒼南海上風電項目、三垟濕地公園建設;銀政攜手共建綠色生態,聯合溫州市經信局推行制造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專項金融服務,打造溫州特色制造業綠色發展品牌,與溫州市生態環境局共建固廢統一收運云平臺助力“無廢城市”建設等。
截至今年6月末,綠色融資余額近230億元,較年初增長12%,綠色金融各項指標在溫州同類銀行中保持領先。
下一步,我行將圍繞生產綠色化、生態產業化、能源清潔化,持續加大對溫州“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項目支持,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突破。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