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愛靜
眼下,正值草莓銷售旺季。從引進第一棵草莓苗至今,40余年間,浙江杭州建德草莓產業規模已躍至全國第三、浙江第一。據統計,2023年,建德草莓年產量10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超過46億元。
建德草莓的紅火,離不開數以萬計的“草莓師傅”。建德草莓種植總面積達7.8萬畝,其中建德本地種植面積僅為0.8萬畝,其他7萬畝種植基地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目前,“草莓師傅”最遠抵達我國新疆喀什地區。
建德地處浙西山區,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資源有限。在建德“草莓師傅”們看來,走出去是必然的。但是,外出闖蕩全國底氣何在?作為本土金融主力軍,浙江建德農商銀行如何支持莓農發展,助力草莓“紅”遍全國?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浙江建德農商銀行副行長吳兆洋。
記者:外出莓農都有哪些資金需求,在外地獲取金融服務有什么困難?
吳兆洋:在外莓農資金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啟動資金準備不充分,種植地的經濟水平超出預計。二是擴大再生產的需求。擴大種植面積,無論是苗種,還是土地、鋼棚的費用都是剛需。三是定居置業的需要。根據近3年貸前調查資料中顯示,近10%的客戶表示已在外置業、安家,且41.2%的農戶近一年未回建德,27.4%的農戶近兩年未回建德,17.8%的農戶兩年以上未回建德,舉家外遷的模式逐漸替代留守模式。四是抵抗風險的需要。據了解,枯萎病、紅葉病以及泛菌屬、假單胞菌屬這兩個病原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導致我國草莓苗致死率高達20%—30%,且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故需高產出的前提下就需要足夠資金通過預防等手段來抵御風險。五是技術提升的需要,草莓皮薄肉嫩,不易保存,收購不及時就會造成大量壞果,所以技術上的提升仍需莓農加大投入。
本地莓農在外地獲取金融服務也面臨著各種困難:一是不能獲得當地金融機構的完全信任,且無足值的抵(質)押物,難以獲得資金支持或低利率的資金支持;二是每個地區的經濟支持政策不一,對于營業執照的辦理要求不一,導致莓農在收款時選擇的渠道單一,無形中增加了莓農的成本;三是可享受的普惠式金融服務有限,與當地種植戶相比存在明顯的信息差;四是種植區域一般集中在地域較為廣闊的偏遠地帶,基礎金融設施覆蓋較少。
記者:貴行有哪些創新舉措支持外出莓農發展?
吳兆洋:在支持莓農發展方面,我行全方位參與莓農生產需要,一是積極與當地政府和村兩委主動對接,暢通莓農身份“認證”渠道,以登記造冊、立卡建檔模式,建立完整草莓從業人員信息資源庫;探索網格化服務機制,聚焦在外莓農,借助企業微信渠道,建立常態化莓農互通渠道,一戶一策精細化服務在外莓農。二是加大在外莓農關注力度,要求客戶經理對莓農實行名單制管理,一對一聯系到位,服務覆蓋面達到100%。三是啟動“離您更近、與您更親”主題專項大走訪行動,先后組織6批次人員,奔赴陜西、廣東、江蘇、湖北、貴州等地進行實地走訪,現場幫助莓農解決存款歸集、App下載、操作使用等問題。
在服務方面,全角度覆蓋。一是推動線上貸款升級。創新推出線上無還本續貸,不僅解決了廣大莓農在異地種植草莓來回奔波辦理貸款的麻煩,還解決了在外莓農資金周轉難題,減輕莓農資金成本,以服務保障、產品保障、渠道保障這三大舉措推動草莓產業增收創富。二是通過建立莓農回訪臺賬,聯通“數智草莓”平臺,建德轄內客戶經理實現線上全天候、無障礙對接莓農需求。三是邀請草莓種植專家遠程指導解決在外莓農難題。比如,此前西安莓農因為“鼠疫”等謠言損失較重,我行得知這一消息后,聯同建德市農業農村局、市草莓專家,采用視頻連線、實時問需的方式,針對西安莓農面臨的謠言引發草莓價格大幅下滑、銷售近乎停滯的難題,結合莓農面臨的基本物資緊缺、恐慌焦慮等情況,給予莓農政策宣貫、疑難解答與情緒安撫,并不斷探索草莓運輸、銷售的渠道,盡可能減少莓農損失。
另外,我行聚焦莓農在使用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收款中存在的提現難、手續費高等問題,主動對接莓農需求,依托浙江農信“一碼通”平臺,為莓農提供聚合豐收互聯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固定二維碼,在實現支付交易實時到賬功能的同時,也實現了手續費的減免。
記者:在服務草莓全產業鏈方面貴行有哪些亮點舉措?
吳兆洋:為深挖建德草莓產業潛力,培育、發展、壯大、繁榮從種植到零售的全產業鏈草莓市場,2023年,我行協同楊村橋鎮、建德市市場監管局,共同舉辦了“‘放管服’到草莓田間,‘共同富裕’在你我身邊”主題活動。現場,我行為楊村橋草莓種植戶授信2億元,全面開啟莓農、莓果有檔可查,攤主、攤位亮照經營,需求、資金隨申隨貸的新模式。
同時,我行以草莓采摘為切入點,延伸民宿、農家樂、旅游運輸等關聯產業,創新“民宿貸”等鄉村旅游系列金融產品,建立“信貸+經營權”服務模式,促進農業與鄉村旅游業深度融合,推進“萬村景區化”建設。
此外,我行利用數字化改革契機,以草莓產業需求為導向,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定向推出“共富·農安信用貸”金融產品,賦能“農安信用”數智新型綜合監管應用場景建設。針對“農安信用”評級的農產品生產主體(戶),按照信用等級分別可享有我行標準額度的2倍、1.5倍、1.2倍的授信額度和標準利率分層調減的執行利率。截至2023年末,我行先后為當地278家經營主體發放貸款3.26億元,累計讓利近800萬元。
記者:接下來貴行計劃如何支持草莓產業發展壯大?
吳兆洋:一是“鏈”上發力,激發農業產業“鏈式”效應。明確主攻方向,從“補鏈、強鏈、延鏈”三方面著手,深化打造“政府+銀行+企業+農戶”的產業鏈發展新模式,做大做強草莓產業。
二是推動草莓標準地建設,做好人才的“流”與“留”。通過草莓標準地建設,打破莓農“自租自管”模式,充分利用“數智草莓”全產業鏈服務管理硬核平臺,發揮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做穩草莓產銷一體化建設。發揮關懷效應,除給予在外莓農技術支持外,加大在外莓農的慰問力度和家鄉政策宣講力度,重點關注已在外置業的莓農,適當給予回流莓農補貼。將人社創業類貸款貼息貸款政策適用范圍向草莓相關產業衍生,降低本地種植成本。
三是加大配套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草莓前端產業的支持力度。例如迭代更新“莓農貸”“農創貸”“共富經營貸”等專項產品,加大對草莓專家、農創客、“莓二代”的金融扶持力度,幫助其發展標準化、數智化農業,做強草莓行業前端。深化和市場監管局的協作,用好“農安信用”數智新型綜合監管場景,抓好新進莓農的立信、評信、示信、用信環節,增強建德草莓的信用生命力。與此同時,做深草莓后端產業,重點支持草莓深加工產品研發、草莓包裝以及草莓文化、草莓旅游、草莓養生等“莓外業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