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政研司二級巡視員李曉文:
在數字金融方面,金融監管總局主要通過聚焦效能和安全來促進數字金融發展,優化金融服務,助力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支持新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特別是要增強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競爭力,督促金融機構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及科技外包的管理,妥善做好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風險防控,健全適用數字化時代的信息科技監管體系,全面提升金融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
地方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基礎轉型,包括IT系統轉換成數字化系統。二是空間轉型,由物理空間轉型為虛擬空間,將遠程、線上、移動服務轉向元宇宙。三是客服轉型,由客戶經理轉成直銷銀行,也有部分銀行使用虛擬員工。四是產品轉型,產品要有定制性、多樣性和適配性。五是交易轉型,由人工交易轉成算法交易。六是風控轉型,數字化轉型為銀行業提供了全新的風控工具箱,但也產生了很多新風險,所以要最大限度使用新工具,防控新風險。七是團隊轉型,打造數字化金融人才團隊。八是內部管控轉型,要實現數字化內部管控。九是監管轉型,監管手段實現數字化。十是治理轉型,采用數據與模型治理。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吳小平:
科技是地方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當前,在“數字中國”大背景下,地方金融生態數字化、產業供應鏈數字化和金融機構數字化,已經成為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普遍共識,數字科技運用的質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地方金融面臨的未來競爭。例如,各地紛紛依托數字科技打造區域數字金融中心。
與此同時,作為地方金融發展的重要主體,地方金融機構面臨的同業競爭壓力、數字化轉型壓力較大,但自身特色優勢也較多。例如,地方金融機構是獨立地方法人,“船小好調頭,說干就能干”,分支機構多、區域扎根深、客戶觸點廣等。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科技切入更多金融場景來加持賦能。例如,借助科技發展,可以培育更優的地方數字金融生態,構建更全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創新更多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讓更多優質金融供給“飛入尋常百姓家”,惠及科創企業、小微企業和鄉村振興,提升地方金融服務的張力和活力。
盈天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志:
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突破路線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科學診斷,進行轉型定位。堅持科技引領型業務發展指導思想,克服盲目樂觀或妄自菲薄兩種現象,堅持基本發展邏輯與業務重點順序,選準路徑,保持數字化轉型適當的速度。二是強化培訓,夯實轉型基礎。根據數字化轉型對人才的特定要求,采用個性化、特色化的人才培訓。三是敏捷組織,深化體制改革。數字化轉型需要有靈活的機制、組織架構與之相適應,而且必須是常態化、可持續化的。四是搭建中臺,優化轉型載體。中臺建設至少要具備四大能力:數據采集能力、加工存儲數據能力、數據服務能力、數據運營能力。五是注重實效,持續創新營銷。充分發揮數據中臺的支持作用,必須要有相應的數據營銷與中臺數據形成良好互動,要發揮數據功能,且將營銷與數據形成閉環。六是“借船出海”,增強科技能力。從中小銀行目前數字化轉型條件看,只依靠本身個體力量,進入數字化轉型第一方陣難度較大。只有借助外力才可能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七是構建生態,形成良性循環。要抓好投入的基礎,提升金融科技人員的比重;構建好管理和營銷中臺,提升對前臺的支撐作用;做好前臺業務的創新,將前臺創新與獲客留存等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服務對象的場景資源,打造中小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外部環境;統籌協調上述要素,盡可能實現數字化生態健康成長。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