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信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堅持“嚴”的主基調,突出主責主業,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精準有效發揮監督保障作用,為全系統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堅持服務中心工作
兩年的實踐證明,“黨建共創、金融普惠”行動是湖南農信系統長遠發展的切入點、支撐點和有力抓手,紀檢監察部門通過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執紀問責,確保行動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實施。對各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行為堅決整治,對違法亂紀和借機以權謀私侵占老百姓利益的行為堅決查處和嚴厲打擊。
湖南農信系統紀檢監察工作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盯信貸、財務、資金、人事、基建裝修、大宗采購等重點領域、重大事項的廉政風險點,充分發揮“啄木鳥”“探照燈”作用,既把監督“探頭”對準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又不斷延伸監督觸角,掃除監督“盲區”和“真空地帶”,實現從嚴治黨、從嚴治行全覆蓋。
圍繞鞏固脫困化險成果,湖南農信系統有效防控出現新的風險,重點監督檢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各項決策部署的執行情況;監督檢查脫困、化險、防案、壓不良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重點查找和防止落實不到位、泛泛而談、浮于表面甚至搞陽奉陰違、虛晃一槍等問題。對工作中失職失責、在位不為、尸位素餐,導致機構風險積聚、引發案件和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的,堅決嚴肅問責追責。
堅持聚焦重點領域
湖南農信系統突出政治監督,把工作重點集中放在監督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是否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否存在山頭主義、宗派主義,是否存在“七個有之”和“兩面人”“兩面派”等違反政治紀律和有損農商銀行改革發展事業的行為。
同時,湖南農信系統加強對落實黨和國家農村金融方針政策的監督,主要看各項決策部署是否貫徹落實到位,支農支小和服務地方經濟的措施是否堅定有力,各項重點工作是否有序推進。
當前,全系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然存在,例如:調查研究不深、不實;“新官不理舊賬”;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表態調門高、落實行動少,面對問題束手無策、整改問題虛晃一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等等。對此,湖南農信大膽“亮劍”,經常性開展檢查督導,選準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排查、集中整治,在解決頑瘴痼疾上持續發力。
從近年查辦的案件來看,信貸領域是違紀違規違法的“重災區”,違法放貸、挪用資金等問題屢禁不絕,形成“破窗效應”和惡性循環。對此,湖南農信系統堅決予以從嚴從重查處和打擊,尤其是對涉及的領導班子成員從重從嚴處理。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和造成重大風險、形成巨大損失的,該撤的撤、該開的開、該移的移。
堅持從嚴監督執紀
湖南農信系統堅持嚴監督,聚焦政策法規和制度執行,列出負面清單,畫定紅線、標好邊線,構建完善監督“防護網”,織緊織密“籠子”,督促和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和基層員工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嚴格制度執行。堅持嚴執紀,對各類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公然違背制度和打“擦邊球”、鉆制度空子的行為,實行“零容忍”;對制度執行落實背后的責任問題、作風問題、腐敗問題,及時深挖細查。
同時,湖南農信系統嚴格落實案件查辦和定責工作要求,持續保持案件問責高壓態勢,對新發并經銀保監部門認定的重大案件特別是重大惡性案件,一律從嚴立案問責處理;凡重大案件或重大惡性案件,一律實行“一案三查”,同步追究涉案人員直接責任,領導班子成員主體責任、分管責任和監督責任。
湖南農信系統在全系統開展規范財務管理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亂列亂支費用、私設“小金庫”、虛開發票套取現金、違規發放薪酬和津補貼、挪用資金墊付貸款本金及利息,以及鋪張浪費等問題,進一步嚴肅各項財經紀律和財務管理制度,全面規范財務管理,真正把“錢袋子”管住、管好。
堅持完善各項機制
隨著派駐改革的進一步加強,省聯社紀檢監察部門進一步探索完善加強與地方紀委監委協作查辦案件的工作機制,建立與地方紀委監委的協同工作機制。例如:2020年省聯社紀委與益陽市紀委監委聯合查辦桃江農商銀行系列違法案件,與永州市紀委監委協作配合查辦呂紹雙案件,這些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照派駐改革后新的工作機制和職責要求,湖南農信系統進一步加大對法人行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指導力度,強化農商銀行紀委履行監督執紀職責。一方面,修訂或制訂規范性文件和制度,加強對個案的質量把關,指導法人行規范監督執紀工作程序,提高查辦案件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督促各農商銀行紀委壓實監督責任,堅持“嚴”的主基調,增強斗爭精神,杜絕好人主義,針對轄內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保持問責追責高壓態勢。
湖南農信系統還通過上下聯動培育清廉金融文化,做到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全過程、深層次、廣覆蓋地加以推進。通過講好清廉故事,做到警鐘長鳴,形成不敢腐的震懾力;筑牢清廉堡壘,彰顯紀法權威,形成不能腐的約束力;保持清廉本色,持續自我凈化,形成不想腐的免疫力。
(作者為湖南省聯社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余開生)
責任編輯:郝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