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金網浙江省杭州市訊(農村金融時報 記者魏再晨)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發表演講,對農村金融特別是農信機構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解讀和展望。
農信社要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李均鋒表示,農村信用社改革是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繼續推動農信社堅守定位,回歸本源,發揮好支農支小的作用,支持鄉村振興。
他表示,產權制度改革是農信社改革的核心。農信社要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的“四自”市場主體。
2003年國務院印發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李均鋒表示,這份文件實事求是,對農信社改革進行分類指導,抓住了以改革產權制度服務“三農”的根本,到現在依舊是“管用的”。
省聯社改革同樣是農信社改革的重點。李均鋒表示,要加強和完善省聯社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縣級農商行、農信社的能力和方式方法,發揮省級大平臺的優勢,為縣級法人提供服務。
他強調,省聯社的改革核心是要在管理、指導、協調、服務基層法人機構的能力下功夫。不管改什么名字、采取什么股權方式,都要把強化服務職能、管理職能和業務經營的指導職能作為重點。。
探索完善小法人的退出機制
“對高風險法人機構不搞直接退出破產,但可探索引進新股東或與其他法人兼并重組。”李均鋒表示,當前,農信機構正面臨兩極分化,經營好的農信機構越來越好,但高風險農信機構數量也有所增加。
李均鋒提出,農信機構要“有生有死,有進有退”。但他也強調,這并不意味著簡單地破產退出,而是要讓新的股東進來,或者由好的機構兼并重組,讓農村金融機構迸發新的生命力。
多措施強化服務鄉村振興
李均鋒表示,應完善配套的財稅、貨幣、土地、監管等四方面政策的協同效應。推動農村金融實現持續發展。他透露,銀保監會和央行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評估考核體系,考核評估辦法即將出臺。
他還表示,要注重發揮融資擔保和保險對信貸風險的緩沖墊的作用,加強金融機構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等機構的合作。此外,要以信用信息資源整合為抓手,實現信用、交易等信息的共享共用。銀保監會要整合各部門的涉農信息,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新型經營主體信息的共享,進一步完善銀行和稅務部門的銀稅互動、與工商部門的銀商合作以及與發改委、海關的對接,推動信用信息整合。
與此同時,要推動更好服務鄉村振興,還要整合各地區信息、整合不同平臺涉農的統計信息,依托現有的包括農產品第三方交易平臺在內的各類信息平臺,建立涉農信息平臺。
把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平衡
李均鋒表示,農信機構要以防范金融風險為底線,把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平衡,持續優化農村金融生態。
李均鋒將當前農村金融領域的風險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風險。他認為,農村金融業務本身存在信息不對稱、收益和風險不匹配的問題。全國農信機構的不良率約為5%,較整個銀行業不良率高3個多百分點;另一類風險則是新的風險。“當前部分銀行在激烈競爭和考核壓力下出現了‘壘小戶’現象,搶著授信、過度授信。”李均鋒警示,部分機構對沒有信用記錄的人群、低收入人群過度授信,將會加重債務負擔,形成債務陷阱。
此外,農村地區仍存在大量以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他指出,在鄉村振興的同時,要合理防范農村金融業務的新老風險,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環境,培養農民的金融信用意識,形成良好的農村金融環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