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農村地區缺乏資金,期待社會將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放在農村、農業、農民的身上。”農村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龍日前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區域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京蒙產融結合高端論壇”說。
業內人士表示,“三農”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以及各方資源的有力支持。
與會專家表示,農信社作為面對農村基層的主要金融機構,在發展縣域經濟和鄉村振興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并有力支持“三農”的發展。
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董事、總裁丁化美則認為,金融市場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更能發揮作用,更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產融結合。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國際部副總經理高瑩介紹了郵儲北分保理業務的發展及風險控制等內容。
“海爾金融以產業為根本,以金融為工具,以技術為支持,助力農業生態化、網絡化、金融化發展。”海爾產業金融旗下新融農牧科技戰略資源總監李欣介紹稱。
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高級研究員吳笛在“供應鏈金融支持農牧行業綠色發展的探討”中強調了供應鏈金融對于產業鏈上參與各方的價值,認為供應鏈金融對農牧行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糧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勇表示,中糧信托定位于打造農業金融的創新服務平臺,創新性地以金融機構為紐帶,多要素整合出一個相對封閉的產業鏈,最終形成生態體系。
與會業內人士表示,鄉村振興一定是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而金融在支持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上大有可為。
與會業內人士認為,產業鏈金融對農牧業乃至“三農”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建議企業應該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金融機構愿意也能夠解決企業問題。
專家表示,制約“三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缺乏智力支持,高校作為研究機構不僅能為“三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還可以通過搭建平臺,促進資源的對接。
近年來,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瞄準制約內蒙古旗縣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和振興鄉村金融激活問題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最大程度上解決當地中小企業和農戶的融資難問題,助力當地經濟的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區域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德勇教授在論壇上闡述了京蒙產融對接的重要意義,并總結了中心在內蒙古自治區16個試點旗縣開展縣域金融工程的情況。
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栗書茵教授介紹了中心在內蒙古的模式探索、內容成效:一是培訓內蒙古專業金融人才,積極引導京蒙產業對接,發展產業聯盟;二是拓寬內蒙古企業的融資渠道,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予以發展建議;三是發展新型金融模式;四是加速京蒙經濟綠色轉換;同時,表示高校致力于解決縣域發展瓶頸,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