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金網北京訊(農村金融時報 記者蘇暢)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普遍現象,但并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都融資難、融資貴。造成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逐一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式。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頭號問題。為此,金融機構一直致力于創新產品和服務,打通民企融資“最后一公里”。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普遍現象,但并不是所有的民營企業都融資難、融資貴。造成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逐一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式。
這一觀點也曾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曾表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一是國際國內宏觀形勢有變化。二是企業自身有問題。三是金融機構的服務還不到位。四是傳導機制有問題。
筆者注意到,現在很多民企還是可以融到資的,但大多是短期融資,并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因此,筆者認為,金融機構不能僅僅滿足于解決短期問題,而應著眼于推動民營、小微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企業經濟擴大市場空間、實現綠色發展、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融資可得性。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應該增加金融產品,比如適當投放中長期貸款,這樣有利于企業穩定信心、把業務做扎實。
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深耕市場,適當地對小微、民營企業進行貸款輔導,金融知識宣傳等,告訴他們如何可以貸到款,哪些貸款更適合他們。
另外,我國地域廣,有些地區民企比較集中,比如溫州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而東北很大一部分是國企。而大型國有銀行的業務是全國性的,制定金融政策是全國一樣的,因此在不同地區要用一個貸款政策可能就不容易。應該做到因地而異,把產品做細,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需求開展相應的金融服務。
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不僅僅是能不能貸到款的問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應引起注意。
銀行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在獲得中小企業國土、信息、稅務、信息、工商、信息、質檢信息、法院信息等問題時,往往會形成信息孤島,獲得信息很困難。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僅僅依靠銀行和企業端解決,而是需要政府來整合資源。比如,大量企業沒有合適的擔保人,就需要擔保體系的構建,還有抵押擔保評估費用的問題,這些單靠銀行無法解決。
針對這些問題,銀保監會也提出了“幾家抬”的號召,企業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政府要完善體系,銀行要主動參與。進一步說,應讓中小企業、政府機構,包括第三方專業機構和科技公司,共同來為中小企業打造一個良好的金融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
“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勵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也給眾多中小企業發展送上“定心丸”。相信在諸多政策的指引下,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問題將逐漸得到解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