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對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并提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毫不放松糧食生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毫不松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等要求與目標。
眾所周知,實現以上目標與要求,除了政策支持外還需要強有力的資金保障。而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就需要來自金融行業的支持。為此,會議同時要求,要切實加大“三農”資金投入力度,把“三農”作為金融優先服務領域。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指出,“三農”領域金融缺口大約為3萬億元。從實際調研看,在“三農”領域,平均每增加3萬元的資金流入,即可解決1個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將“三農”納入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有利于推進扶貧工作、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發展。事實上這也是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的有效實踐:央行近年來屢次宣布針對“三農”領域定向降準、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試點“兩權”抵押貸款;原銀監會出臺《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三農和扶貧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普惠金融重點放在鄉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金融服務工作總抓手,切實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近期在銀保監會的引導下,保險業針對非洲豬瘟疫情積極跟進、創新產品,為生豬養殖戶帶來了一份安穩的保障。
金融行業這些優先、及時的服務幫助“三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僅扶貧這一項工作上,據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2018年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全面完成,預計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6年間,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前所未有,也改變了以往新標準實施后減貧人數逐年遞減的趨勢。
另一方面,金融優先服務“三農”還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認為,“三農”領域是一個更加理想的金融市場。近年來央行一直在推動企業部門降杠桿,雖然城市居民杠桿率已呈較高態勢,而農村居民杠桿率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從長期償債能力的角度來講,中國農村市場的金融狀況應該要比城市市場未來好得多。
與此同時,中國農村市場的內生動力也在不斷加強。未來,隨著務農人口、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農村資產在確權后迎來的巨大上升空間,農村經濟將保持合理增長。而這種市場潛力也將反向助推金融行業更加穩健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