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無還本續貸”的新聞刷了屏。山東德州銀監局和政府合作,選出一批經營信用良好的企業,開展無還本續貸試點。這一新聞引發了不少爭議。
所謂的“無還本續貸”指的是企業貸款到期后無需還款,直接可辦理續貸。這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4年,原銀監會出臺的《關于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中提出,對那些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后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銀行審核合格后可以辦理續貸。
去年8月,原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的通知》將無還本續貸推廣到了扶貧小額信貸領域。同年,原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也公開表示,要引導商業銀行在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積極開展無還本續貸業務。可以看出,監管層對于這一政策是十分認可的。在一些地區以及某些全國性銀行,無還本續貸的應用也在逐步推廣中。
貸款使用期限和生產經營期限不匹配在小微企業中十分常見。它們往往借助“過橋貸”進行貸款的接續。“過橋貸”的畸高利率不僅給企業造成沉重的資金壓力,還蘊含很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監管提出無還本續貸,能夠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并對金融系統的風險起到一定的緩釋作用。
但是,無還本續貸業務并非十全十美,其中可能隱藏的道德風險必須引起重視,這也是近期爭議最為集中之處。輿論的顧慮在于,可能出現申請續貸的企業存在較大風險隱患,但仍通過種種手段順利進行貸款續約的情形。另外,已有媒體報道,某些地區將無還本續貸用到了陷入困境的企業甚至是僵尸企業上。這些行為不僅違背了監管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意圖,更會給銀行造成嚴重的風險隱患。
無還本續貸的本意是為小微企業減負,而非掩蓋銀行的不良資產。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2.75%,較大型企業高1.7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在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時確實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通過幫助小微企業盤活資金,無還本續貸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但是,如果銀行將無還本續貸視為美化報表的手段,最終將傷害銀行的資產質量,對銀行進行無還本續貸的積極性造成打擊,給那些真正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也造成連帶傷害。
我們認為,作為國家給予小微企業一個極為實在的政策利好,無還本續貸的推廣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應注重將信貸風險管控的關口前移,并加強道德風險的防控力度。貸前審查環節必須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幫助確定無還本續貸的資格問題,也能逐步提升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管理能力,把實惠送到那些合規并有真實需求的小微企業手里。
要防范無還本續貸的風險,監管也需繼續發力,盡快出臺無還本續貸的操作細則,明確適用無還本續貸的企業和貸款的具體準入條件和指標,以及禁入的范疇,做到有保有控。比如說,嚴禁無還本續貸被用到僵尸企業、產能過剩企業等高風險企業。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無還本續貸只是一個“備用方案”,只有在小微企業確實存在資金周轉困難時才能運用。按照監管規定,“借新還舊”的貸款應劃為關注類,在推行無還本續貸時,監管部門可以考慮采取類似思路,引導金融機構以償還貸款作為第一選擇。
無還本續貸出現的深層原因是小微金融服務的期限不匹配。從根本上,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應共同探索合理設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避免由于貸款期限與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周期不匹配增加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從而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質量和效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