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董事長繆建民表示,金融資本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加大對農村金融資本的投入,就是要加快發展普惠金融,其中,保險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機遇和重大責任,銀行業已經摩拳擦掌,向“三農”領域投放了大量信貸資源,為農村興旺、農業發達、農民增收提供了充足動力。同樣的,保險業在服務“三農”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近些年保險服務“三農”的實踐中,不難看到保險產品特別是農業保險和大病保險為農民脫貧致富作出的貢獻,以及行業蘊含的巨大服務潛力。
農險對于服務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業是一個風險比較高而且集中的產業,這是這個行業的先天屬性。保險作為一個風險分散的工具,與農業有著天然的契合,能夠為農業的振興和農民的增收提供堅固的保障。另外,保險也能為農民增信。銀行在發放“三農”貸款特別是扶貧貸款時,風險管理始終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當前比較常見的做法,除了由政府出資成立融資擔保基金外,就是通過和保險合作,用保險進行風險對沖乃至兜底。
在金融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保險不僅能夠直接地參與到服務的過程中,是金融行業服務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催化劑和助推器。對農民而言,農險是抵御風險的好幫手。對銀行而言,農險能讓銀行在進行相關信貸投放時少一些后顧之憂。對國家和行業而言,農險的發展能夠解決農業補貼“藍箱”和“綠箱”的問題,幫助行業市場化發展,更好地接軌國際,助推產業做大做強。
除了農險外,大病保險是保險行業服務“三農”的另一個重要方式,這也是農村的社會福利與保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農村貧困高發的原因之一。現有的新農合的保障水平并不能為農民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障,一旦患上大病,很可能意味著一家人跌落至貧困線以下。推動商業大病保險覆蓋農村地區,不僅是社保的有機補充,更能幫助農民有力抵御疾病風險,提升生活質量,從而幫助鄉村振興。
應該看到,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僅引入保險作為銀行業機構的補充,是不夠的。我們常說,金融服務要“既融資又融智”。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金融提供更多的是綜合性服務方案,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融資,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融智”兩個字所能概括的。鄉村振興是一個龐大的計劃和戰略,需要引導各種金融分支領域在其中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互聯網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
在服務內容上,金融機構也需要更加凸顯多元化和綜合化的發展方向,各機構應充分利用自己資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角色,為鄉村振興提供綜合化的解決方案,比如提供供應鏈金融等新型服務。將種種金融業態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的藍圖中,既是戰略本身的需求,也是金融業發展衍生的硬性需求。金融行業的通力合作必將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實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