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的沖擊是顛覆性的。”日前,前IMF全球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如是說。
金融科技對傳統銀行都產生了哪些影響呢?朱民認為,傳統商業銀行的四大支柱:合作伙伴、組合產品、專業的風險管理、物理的網絡機構都正被金融科技所顛覆,傳統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皯鹇院献髡咦兂僧a業鏈上眾多的合作者;有無數的供應商在這個產業鏈上,產品也由整個產業鏈供應,而不單是銀行供應;專業的風險管理幾乎可以被機器取代80%以上;分支機構已經變成人們手中的手機。”他說。
此外,金融科技在移動支付上對銀行產生的沖擊也很大。據朱民介紹,目前移動支付的數額龐大,但就交易筆數而言,非銀行機構的交易數是970億筆,遠超傳統商業銀行的257億筆,而且移動支付的增長速度都是以百位計。在朱民看來,傳統銀行從前臺的銷售,到中臺的風險管理,再到后臺的IT、財務都可以在現有的金融科技中得到很好的應用。朱民說:“之前傳統銀行內生的產品鏈正被金融科技所外化,傳統銀行的服務和管理過程不再是銀行內部原有的體系,而是多方合作,最后變成一個社會化的產業鏈的過程。
這對傳統銀行是一個根本性的顛覆,這種顛覆不但是在產品理念上,更多是在經營、管理、組織架構的理念上,它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span>
在演講中,朱民也指出,“目前,中國金融科技領域分為兩種商業流派,一種是以平臺為基礎,一種是以垂直的細分市場產品的提供者角色切入傳統金融的產業鏈。百度、螞蟻金服、騰訊、京東金融、做得是大平臺,此外,還有很多小公司是通過做服務來走向平臺,或是與傳統銀行合作?!?/span>
最后,朱民認為,金融科技通過扁平化和便捷的方式與客戶發生接觸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多方面的服務,效益大大提高,這是智慧金融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現在剛剛開始,但它的前景非常寬廣。
不過,朱民強調,金融科技也有潛在風險,包括數據的隱私問題、數字貨幣的發展問題,監管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會在現在和未來不斷地改變和沖擊金融機構。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