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要想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撬動”作用,找好著力點尤為關鍵。目前的金融扶貧工作存在哪些短板?未來的金融扶貧工作應該如何推進?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在6月6日舉行的亞太農協“金融服務和減貧”論壇上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意見。
紀志宏表示,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的減貧脫貧除了面臨貧困地區農業發展滯后、金融生態環境薄弱、金融知識和市場理念缺乏等共性問題外,還面臨著一些自身特殊的問題。
“比如,城鄉二元分割導致的城鄉統籌發展問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不健全等要素市場制約問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仍然不健全問題。”紀志宏說。
對此,紀志宏提出,下一步要做的有以下幾點:一是繼續提升金融組織的服務效率,建立資金更好地回流農村的渠道,比如創新訂單農業融資、供應鏈金融、小額信貸等金融產品。二是疏通直接融資市場聯通農村的通道,比如發行“三農”金融債券、扶貧金融債券,并通過給予一定的差別化財政貼息、即報即審等政策支持,鼓勵引導農村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發行債券等,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實現資金回流農村的效果。
三是要推動貧困地區農業及相關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同時,還要結合地方資源基礎特色,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根據中國的實際,既要平等保護好、發展好小農經濟,又要促進規模化、產業化農業發展。” 紀志宏說。
此外,紀志宏認為加強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也很必要。他表示,農村金融的發展還依賴于人口素質、財務知識、產權制度、社會保障、農村配套制度的建設,需要提升農村各類要素組合的效率,繼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明晰農民的耕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以及股份權能,盤活農村資源資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更加公平均等的教育醫療等基礎公共服務。
紀志宏還強調了金融扶貧過程中防范風險的重要性。如果一味追求貸款滿意度的提升,有可能會給財政帶來負擔和風險,這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已得到印證,需要我們引以為鑒。因此,地方政府既要加強金融扶貧信貸風險分擔機制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也要加大對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活動的監管和打擊力度。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