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信社改革步伐加快,高風險農信社風險化解工作日益緊迫,難度也越來越大。2017年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工作會議上,銀監會有關領導即強調,要堅持去疴治本,把風險防控化解擺在第一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省聯社以及監管部門應從整體上推動“好社帶壞社”,也包括其他商行和合格企業的參與或接管,如北京銀行已全面收購河北蠡縣農信社,這更有利于抵御和化解風險。
高風險農信社化解風險的棘手問題是如何處置不良資產。在杜曉山看來,處置不良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難點是因為不良或是掛賬往往是長年累月形成的,如果沒有新的辦法或是特殊手段很難解決。從農信社自身而言,解決不良的關鍵是要加強清收力度,針對每一筆不良以及產生的原因,要因“筆”制宜找出不同的解決辦法。
杜曉山說,例如,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加強對“老賴”的處置,成效比較明顯,農信社利用這個機會,可以加快處置部分不良。除了法律途徑,還可以采取行政途徑,例如地方政府、省聯社、地方執法部門共同執法,使用綜合手段處置。但如果是由于債務人破產、資不抵債等原因無法還款,或者抵押物不好處理等情況,則可以采取拍賣或者其他的途徑解決。仍然無法解決的不良只能選擇壞賬注銷,但是壞賬注銷也不能表明債權無法收回,債務人仍然承擔還債的責任,法人承擔有限責任,自然人承擔無限責任。
“除了通過自身清收來化解不良,還可以通過產權改革化解風險,由一個或若干個經營業績較好的農商行進行幫扶,入股高風險社。這些農商行有相對寬裕的資金能夠化解、稀釋不良。此外,還可以引入民間資本等外部股東?!倍艜陨奖硎尽?/p>
對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生存的高風險農信社,杜曉山則建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他表示,一般來講,每個縣設一個農信聯社,而有的鄉鎮一級的農信社無法生存下去,對于這些機構可以關閉也可以兼并重組。具體來說,當一個農信社繼續開展業務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時候,可以關停物理網點,采取定期服務的方式。鄉鎮一級農信社撤銷后,可以由其他農信社進村設立服務點。與此同時,對關停撤銷的網點進行人員分流,重新培訓后到其他機構上崗。他還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除了流動服務網點、村服務點,還可以使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ATM機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方式。
“有些農信社經營不下去是因為管理不善,人員素質低,而不是因為壞賬多、成本高的問題?!倍艜陨浇ㄗh,對于這類機構沒必要撤并。他認為,由優質機構進行“一幫一”、“幾幫一”的幫扶,由省聯社注入部分資金,對管理人員進行調整,并加強員工培訓。如甘孜、阿壩、涼山等地農信社,由于地域遼闊、人員稀少、成本相對較高,造成資不抵債,除了對網點采取合理布局,省聯社還安排經營業績好的農信社進行幫扶,并落實好資金和人員的幫扶作用。
他還強調,在風險化解的過程中省聯社要敢于作為、敢于擔當,負責任地解決問題,要有正確的決策和好的思路,整合市場行為、經濟行為、行政行為、法律行為,利用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資金優勢去解決高風險農信社的問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