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下一步走勢如何?會不會進一步貶值?貶值的底部在哪里?……一連串關于人民幣匯率的問題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民幣匯率無疑成為各場記者會和小組會議中的高頻詞之一。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在人民大會堂三樓的金色大廳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們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說在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的情況下,我們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匯率問題得到了總理明確的回復。
事實上,在兩會期間,高層不斷地在傳出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訊號。而這一句句頗有底氣的回應,正是得益于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金融體系穩定、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
過去一年,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中,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相比之下,去年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走入了平穩階段,而且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還有所提升。可見,在跌宕起伏的世界大潮中,中國經濟不僅保持總體穩定,而且各方面成績突出,成為世界上表現亮眼的國家之一。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雖換擋但質提效增,而供給側改革加碼令內生動能更為強勁,結構改革支撐了經濟可持續發展,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信心。
同時,不超過3%的財政赤字率、13%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76%的撥備覆蓋率,以及多種形式的貨幣政策工具,使得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安全,未曾、也將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如果金融出現大的不穩定,一般來說貨幣就出現貶值。金融如果比較穩定,信心就會進一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如是說。顯然,金融體系的穩定也為“人無貶基”奠定了基礎。
全稱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從技術層面上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宏觀調控機制使得人民幣匯率保持了一定的彈性,不僅利于經濟調整,使其成為中國國際收支的調節器和穩定器,還有助于建立信心。此外,在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之下,頂層設計也探索出了越來越成熟的中國特色匯率形成機制和宏觀調控機制,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當然,正如周小川所說,外匯市場歷來就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市場,會隨著國內外各種事件不斷波動,誰也不能夠非常準確地進行預期。因而,匯率的波動將成為常態。
不過,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國際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必會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自然而然就趨于基本穩定,人民幣也將會長期展現出相對強勢的特征,為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