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活動在高壓打擊態勢下仍屢禁不止,還呈現出了一些新特征、新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大防范處置工作力度就顯得尤為必要?!痹诮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華提交了《關于加大非法集資防范處置工作力度的提案》。
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金融脫媒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非法集資活動更加隱蔽、形式更加多樣、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數量近6000起,涉案金額近2500億元,參與集資人數逾150萬人,同比分別上升了71%、57%、120%。2016年一季度,非法集資立案數即達2300起,為歷年最高峰。
非法集資具有金額大、波及面廣、受害群眾多的特點,社會危害性極大,嚴重擾亂金融秩序,損害人民群眾利益。非法集資問題也成為了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之一。
李國華認為,當前非法集資活動主要暴露出以下新問題:
首先是手法翻新升級,“泛理財化”特征明顯。非法集資往往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迎合社會公眾對財富保值增值的迫切需求,創造形形色色的所謂“理財產品”等,手法花樣翻新。目前,民間投融資中介公司、P2P網貸公司、房地產公司、私募基金、地方交易所等領域已成為重災區。
其次是形式專業隱蔽,欺騙誘導性強。非法集資組織結構愈加嚴密,專業化程度高,投資者辨別難度加大。他們不惜重金,邀請名人、學者和官員站臺造勢,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進行包裝宣傳,甚至直接拉攏金融機構員工,借助金融機構渠道違規銷售產品,惡意盜用金融機構信用,迷惑性更強,使投資者辨別難度加大。
再次是網絡化趨勢明顯,波及范圍廣,打擊處置難。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非法集資活動開始從線下向線上轉移,非法產品銷售更便捷、資金轉移更迅速,受害人數眾多,波及范圍更廣,這也增加了有關部門在打擊處置非法集資活動時的溝通協調難度。面對非法集資活動的新特征、新問題,李國華認為需要加強綜合治理,堅持打擊與防范并重,在有效處置化解風險的同時,進一步防范新的非法集資活動產生。
一是排查清理,遏制蔓延勢頭。加大力度開展對非法集資活動的全面排查、專項整治,摸清風險底數,加大處置力度。重點要加強對P2P網貸公司、投資咨詢公司、貸款中介公司、理財公司、房地產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易發生非法集資行為的行業和領域的排查。相關部門要形成合力,堅持“打早、打小、打苗頭”,有效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防范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二是嚴格準入,凈化市場主體。對各類金融機構要依法審批、規范準入。要增強對新型金融業態的敏感性,對以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為名,實質上從事金融業務的各類新型市場主體,要及時納入金融監管范疇,避免一些實質上的金融機構因游離于監管之外而“野蠻生長”,滋生風險。對名實不相符、主業不清晰、經營不規范的各類機構,要堅決取締并清除出金融市場。要保障金融機構準入的統一和規范性,金融機構設立審批權限應集中在中央金融監管體系。
三是明確職責,強化金融監管。統一監管規則,強化金融監管協調。在現有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將現有監管模式從機構監管逐步過渡到功能監管、行為監管上來,落實“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防范非法集資行為利用監管空白,形成跨行業跨市場傳遞的風險。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監管責任,整合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與中央金融監管體系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有效應對并遏制非法集資活動。
四是練好內功,加強金融機構自身管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要構建完善的內控合規體系,嚴禁向涉嫌非法集資的投資公司、理財公司、網貸公司等機構提供融資、結算等服務,加強各類賬戶監測、預警和管理,規范內部員工日常行為,嚴防員工盜用金融機構名義參與非法集資活動,防范道德風險,建立金融機構與非法集資的“防火墻”。
五是做好宣傳教育,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開展非法集資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讓群眾多渠道了解非法集資的手段和危害,提高自身防范意識。新聞媒體要加強自律管理,嚴把廣告宣傳關,嚴懲虛假、詐騙廣告,切斷非法集資的信息傳播途徑。建議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以多形式、多手段開展投資者教育,逐步打破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投資意識和風險自擔意識,加快全民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