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正式落地,債委會以化解銀行風險和企業債務危機的創新機制,迅速在各地推廣開來。
短時間內債委會陸續組建,為身處寒冬中的企業帶來了希望。那么,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債委會對扭轉企業債務危機能夠發揮哪些作用?是否能為實體經濟創造出新的動力和活力?為此,《農村金融時報》特別邀請了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債委會的組建及運行問題。
有成效也有障礙
“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宏觀背景下,成立債委會主要發揮是兩方面的作用:降成本和去杠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告訴記者,債委會的組建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要求,目前各項工作運行較為順暢。
“多數省份金融主管機關樂于推進該機制,商業銀行也積極參與其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民商法學博士肖斌表示。他認為,這得益于債委會機制對銀行、企業、政府三者有著共贏的效果。
在浙江、山東、江蘇、云南、江西、河南等地,債委會機制成效已經顯現。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教授耿得科透露:“河南省人大在2月份調研國有企業制造業改革時,對于債委會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它幫助了河南很多企業化解了債務問題,為制造業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也是債委會的受益者。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王斐民認為,在債委會的統一協調下,優化了銀行在單一企業和企業集團的信貸結構,化解了信貸資金低效、不透明配置所導致的企業(企業集團)的資金鏈條、互保鏈條斷裂所導致的金融風險。
不過,作為一項新的舉措,遭遇問題和障礙也在所難免。
“和成效相比,債委會機制的缺陷也是存在的。”耿得科說,銀行并沒有找到化解信貸風險的其他途徑,在某種意義上只是加大了銀行作為產業篩選機制的功能。
同時,在債委會執行決策的時候,銀行實際上是犧牲了自己部分利益的。肖斌說,債委會機制在執行層面可能較難平衡自身利益和企業之間的關系。
對此,耿得科也表示,債委會支持的一些能源、化工等產能過剩領域的國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為這些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延緩的機會。“因此,引導企業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樣重要。”
此外,王斐民認為,債委會在協調銀行信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非差別、非競爭性利率,市場化的利率機制不起作用了。這些需要在實踐中,個案性地進行解決。
是否常態化
目前,債委會機制尚處于探索過程中,但已有不少人士呼吁將這一應急機制轉化為常態機制。
“債委會的組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利益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一個公平的博弈平臺,整體利大于弊。”肖斌認為,讓債委會制度化有利于作用和功能的發揮。
劉學智表示,應因時制宜,如果未來債委會形成了一個完好的配套機制,且符合經濟增長需要的職能,將其轉華為常態機制更好。
對此,耿得科則持不同的態度。他認為,因為金融的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就是說給那些最有潛力的企業、最需要錢的企業、最有前途的企業,銀行的資金放貸也應該遵從市場的原則。
王斐民也表示,債委會本是一種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轉化為長效制度的必要性不大。這次信貸問題的集中爆發,原因復雜多樣,但是企業信貸資金不透明、銀行信貸資產信息的行業性溝通不充分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建議,把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主辦銀行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廣泛適用于各類企業。由主辦銀行了解、掌握該企業的重大經濟、財務活動,對企業在其他銀行辦理的存貸款和結算等情況進行核實,組織同業對企業違反《借款合同》有關條款、逃避銀行監督、懸空銀行債務等方面的行為依法進行信貸制裁。同時,在主辦銀行自身不能滿足企業的合理資金需要時,應企業要求,牽頭辦理銀團貸款,并積極支持企業在合理利率條件下從其他銀行貸款或其他渠道融資。”王斐民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