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日起,央行新規“261號文”正式實施。這份名為《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文件,從多個方面對百姓銀行卡賬戶進行了詳細規定,旨在保護銀行客戶資金安全。
依照新規要求,從12月開始,同一個客戶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設一張I類賬戶。已開立I類賬戶的,再新開戶時,應當開立Ⅱ類或Ⅲ類賬戶,并對Ⅱ、Ⅲ類賬戶做出限制規定。
這一對銀行卡賬戶功能和權限進行細分的規定原本是為了防止他人冒名開卡、及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盜取的身份信息開卡等詐騙行為,讓客戶管理好自己的賬戶,避免重復持卡帶來的不必要麻煩。但不少客戶對此存有疑慮,一方面是對賬戶細分規定理解有偏差,實際運用中存在諸多不便,另一方面受制于儲蓄觀念和習慣的影響,同一銀行持有一張卡似乎不解渴,不少人甚至趕在新規運行前專門到銀行增開新卡。
新規還規定,通過ATM轉賬的可在24小時內撤回,以防止客戶發現受騙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追回受損資金,以此來防范近年來屢見不鮮的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手段。新規運行數日來,各行成功截獲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并及時撤回轉賬,有效保護了客戶的資金。
然而,可怕的是,犯罪分子也在不斷創新。應對新規,犯罪分子又開始想辦法,滋生出新的詐騙行為,如利用異地交易打款后,催促對方趕快發貨,等發貨完成,再撤回轉賬。
由此看來,監管部門的良苦用心短時間內還未得到普遍認可,銀行為執行新規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客戶個人賬戶進行整頓清理,對ATM進行改造升級,然而收到的成效卻不如理想中的顯著。在實際運行中也因各種原因似乎變了些味道。
但不可否認,這份新規是順應行業發展所需的,其成效還需要從長遠來看,要相信暴露出的新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進而增強對銀行個人賬戶的管理。事實上,央行于2015年年底公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小額支付偏重便捷、大額支付偏重安全的思路,對個人網絡支付賬戶進行分類。此次新規對個人賬戶的統一分類只是進一步強化管理,以從根本上實現資金安全與支付便捷的雙重目的。
更重要的是,監管部門對個人賬戶加強管理將為銀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促使銀行加快轉變服務理念和管理方式,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讓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過去,各銀行常把新增持卡量納入業績考核中,由此造成了持卡量盲目增長,很多新開戶的借記卡不曾使用就被閑置,長期處于沉睡狀態,造成金融資源的巨大浪費,還增加了銀行管理成本。隨著近年來電信網絡新型詐騙的猖獗,亂開卡,和同一客戶持有多張銀行卡等現象,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利可趁的機會,居民個人客戶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影響。作為受托管理客戶儲蓄資金的機構,銀行理應肩負起自身的責任,為客戶資金提供安全保障。
我們認為,加強個人賬戶支付結算管理是一項推動金融精細化管理和安全性發展的政策措施,銀行業應順應趨勢,落實新規,采取多種方式推動客戶適應新的規定要求,整頓改善個人賬戶松散管理的現狀。同時,銀行業需要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經營管理理念,擯棄依靠開卡,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等增長方式,轉向走精細化經營管理之路,在維護客戶利益的同時構建起全新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