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我只做發條,在老周的親自指導下,開始擴大加工領域,制作假發等,廠越做越大,工人就有1000多人。那個年代,老周忙完村里的事情,就領著我們一幫人做事業,最后我們這里成了中原創匯第一村。”近日禹州市皇甫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皇甫雷卿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
皇甫雷卿嘴里提起的老周,就是目前河南禹州市潁川辦事處東關社區黨委書記周遂德。周遂德的名氣不是外界給的,他帶領群眾從建窯場開始,像一個魔術師把東關社區從烏雞變成了鳳凰,譜寫了一個鳳凰涅槃的傳奇故事。
2016河南最美村官
近日,周遂德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2016河南最美村官”的稱號。周遂德對此感到很欣慰,因為這是組織對東關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肯定,群眾很高興,因為,這是大家對他們領路人的贊賞。
時間是檢驗的尺度,今年70歲的周遂德已在黨委書記的位置上干了45年。近年來,他帶領社區居民做強第三產業,建成容納上千商戶的“商貿大世界”和“中華藥城”。社區90%以上的居民都有自己的致富項目,經營中藥材加工、服裝、建材等項目的有1000多家。社區總產值去年近40億元,人均收入1.8萬元,連續三年獲禹州市“創業致富杯”競賽金杯第一名。
如今的東關社區,廣場游園設施齊全,商場賓館鱗次櫛比,白天車水馬龍,夜晚燈火輝煌。
大家的主心骨
1972年,25歲的周遂德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那個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高,吃飽飯是最大的追求,周遂德發誓,一定要改變東關貧窮落后的面貌。為了實現目標,兌現承諾,周遂德把自己的命運與東關群眾緊緊地捆在了一起;一路走來,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當時,周遂德給僅有的幾名村干部定下了他們努力的目標:第一,要讓每個村民吃飽飯,第二,是讓大家有錢花,第三,要讓群眾的房子更大點。話好說,事難做。
1973年春,在周遂德的建議下,村黨支部組織了一支建筑隊,隊員全部是村里的人,在周遂德的帶領下,他們這一支農民建筑隊到禹州各地建房子,因為建房質量高,很快,找他們蓋房的人越來越多,一年下來,凈賺了幾萬塊錢。過年不成問題了。當時大伙都盤算著怎樣過一個肥年,但是,出乎群眾的意料的是,黨支部把這第一桶金作為下蛋的“母雞”,建一個大窯場,壯大集體經濟。大家考慮到在周遂德的帶領下,賺錢這么“容易”,干脆就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干吧。大家建窯廠的積極性很高,不到5個月的時間,一座24門的磚窯就建成了,而且年底就見了效益,支部給全村每人分了2斤紅糖、幾斤棗。
嘗到了甜頭。接著,村里又建起了建材廠、塑料廠、機械廠等企業,村里還買了兩輛汽車、三臺拖拉機,集體經濟開始滾動發展,全村的勞動力都被安排在這些企業當中,村民不出遠門就能賺到錢。
從成立建筑隊到現在成立東關社區,周遂德一直都站在群眾中間,一直是大家的主心骨。做群眾工作,要先做好黨員工作,黨員在群眾中的帶頭作用是不可比擬的。很快村里建起了村部,黨員有了自己的“家”。
致富路上的擎旗手
改革開放以來,東關一直朝著逐步城鎮化的方向發展,而支撐東關發展的支柱產業也由農業變成了工商業。
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東關村的目標很明確,但周遂德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否則一切都將成為空談,周遂德硬下心來,要干出點模樣。
1988年,村里建起了福利毛發工藝廠,邁出了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第一步。黨支部因勢利導及時提出了“趕學江南、瞄準海外、招商引資、高速高效”的發展思路。短短幾年,他們又與各地客商合資建成了6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創匯企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匯企業群。
中醫藥產業是禹州市的傳統產業,禹州素有“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的傳說,當年孫思邈留下的足跡被禹州人認真虔誠地承襲著。建一個專業化的藥材市場就成為當時禹州的一個發展戰略。
“80年代末,市里決定重建占地136畝的藥市,周遂德主動爭取,挨家挨戶做200多戶群眾的思想工作,并且讓每戶都分到了相應的門面房,有的群眾將門面房租了出去,有的也順勢做起了藥材生意,群眾不但毫無怨言,而且還增加了收入,老百姓對周遂德更加信任了。”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90年代初,村支部又主動出擊,和原城關鎮一起,建設一座容納1000多戶大型批發市場——商貿大世界,通過商貿大世界帶動一方經濟。
幾經艱辛,商貿大世界建成了。見到好的發展勢頭群眾喜上眉梢,現在群眾見到周遂德都會說:“還是你們干部站得高,看得遠,要不是建商貿,咋會有現在這么好的日子。”對于當初建商貿大世界時候的堅辛,周遂德早忘記了,他看的不是眼前,是明天,更是未來。
1998年,禹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一座中藥材大市場“中華藥城”。東關以獨特的優勢,爭取到了這個項目。市場規劃占地400畝,容納商戶1000余戶。要拆遷韓樓自然村393戶住房、200多座墳。
農村有句老話:“金窩銀窩不如咱這窮窩”。當時,村干部當中,只有周遂德一人住在韓樓村。拆遷過程時,周遂德家是7分地9間房,補償了兩間地皮3萬多塊錢,補償太少,愛人想不通,哭了很多次,周遂德心疼愛人,不停地做愛人的思想工作,因為他想的是大家富,反復做通愛人的工作后,周遂德又是第一個帶頭,按標準接受補償,凡是男孩的都安排了兩間地皮,很快其他人也都跟著動手了,整個拆遷韓樓村的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2001年,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幫助下,藥城如期建成。現在藥城三分之二的商戶都是社區居民。目前市場繁榮,年交易額達12億元,中華藥城強大的經濟帶動作用帶動了東關村人生活的巨變,這其中,周遂德功不可沒。
現在的東關社區有7個自然村,11個居民組,1400戶,5600人;黨委下設9個黨支部,13個黨小組,黨員230名。他們和華中經貿集團有“兩個基地”、“五個市場”,即電孵小雞基地、發制品創匯基地;建材市場,商貿大世界,中藥材專業市場、古玩市場和花卉寵物市場,吸納就業上萬人。
東關社區黨委一直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圍繞“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四條路(府東路、藥城路、建設路、大同路沿街門店),二個基地(發制品創匯基地、電孵小雞基地),五個市場(建材市場、商貿大世界、中藥材專業市場、古玩市場、花卉寵物市場)”大做經濟文章。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擴大經營規模,并引導居民向市場化經營轉變。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