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交易市場自覺完善自身的行為,應該加快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或是明確監管部門,為交易市場制定基本準則,在一些方面應有統一的標準和評估,推進土地經營權交易市場走向規范
近日,農業部印發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遵循“提出申請-進場交易-簽訂合同-配套服務”的順序,對交易主體、交易條件和交易品種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近年來,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迅速,據統計,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承包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新增流轉面積4000多萬畝,涉及數以百萬計的承包農戶。日益活躍的市場刺激了金融的創新,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應運而生,但由于交易市場發展不規范,土地價值缺乏專業的評估,以及抵押物變現難的瓶頸尚未徹底打破,經營權抵押貸款規?;l放阻力重重。
從當前實踐來看,各地土地流轉交易市場發展不均衡,有的發展時間長,有的則剛起步。多數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是依托農業系統經營管理部門成立的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也有一些是民營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建立的流轉交易平臺。無論是事業或國有性質的農村產權交易所,還是互聯網交易平臺,都存在諸多問題,致使交易市場冷清或是發展混亂。
《規范》的出臺可謂及時,為各地交易市場規范化發展提供了參照文本,為引導土地經營權公開、公正、規范流轉交易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交易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有利于土地經營權加速流轉,即使抵押貸款出現逾期,也能通過經營權二次流轉收回貸款,有效防止不良風險的發生。抵押物在交易市場順利完成變現,有利于調動農村金融機構擴大經營權抵押貸款發放的積極性。
然而,《規范》只是起到參照指導作用,而非強制監督。目前,還未有相關的規章制度或是專門的監管機構對交易平臺履行監督管理職能。業內人士表示,交易平臺監管的缺失,可能會出現虛假交易、虛假權證以及騙取金融貸款等問題,有必要考慮建立全國統一的農村不動產交易中心和平臺,以確保交易的唯一性、合法性、可靠性。
我們認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交易市場自覺完善自身的行為,應該加快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或是明確監管部門,為交易市場制定基本準則,在一些方面應有統一的標準和評估,推進土地經營權交易市場走向規范。在此基礎上,各地交易市場再結合當地實際加以調整,使其更加符合交易主體多元化的需求。
監管的及時補位,才能將風險堵截在外。這也是一個市場走向規范和成熟應有的機制保障。健康、有序、活躍的交易市場,能吸引金融機構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加大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發放力度,加強金融創新,激發土地金融蘊藏的巨大潛力,讓金融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