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銀監會2006年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以來,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300多家,覆蓋全國六成以上縣域。在村鎮銀行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擺在村鎮銀行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更為突出,除了配套政策不健全、融資渠道不寬、創新能力不強等原因外,另一阻礙村鎮銀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社會認知度亟待提高。
盡管村鎮銀行通過多種渠道對自身進行了一定宣傳,但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尚未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大部分民眾由于缺乏相關的金融知識,加之對國家的金融政策不甚了解,仍認為村鎮銀行是私人開設的銀行,還是對傳統的金融機構較為信任。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就村鎮銀行自身而言,應找準市場定位,積極地融入當地,不斷加大對區域內“三農”的支持力度,以自身的貢獻真正贏得廣大民眾的認可和信任。
一要找準定位,面向當地市場。量體裁衣、明確定位是成功發展的前提。作為村鎮銀行,是因農而立、而農而起、因農而興的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的市場定位,就是本地“三農”和小微企業,就是要通過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和渠道,做精、做細本地市場,走出一條“專、特、精”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專”,就是扎根一方實體經濟,真正深耕當地市場,專心、專注于個人及小微客戶等核心業務領域,用專業化的人才,專業化的流程,逐步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特”,就是要樹立錯位競爭和差異化發展的意識,發揮比較優勢,揚長避短、揚長補短,通過打造特色的產品和特色的服務,力求在自己的服務領域和細分市場內打造業務特色、培育行業專長、塑造差異化競爭力。“精”,就是要從簡單粗放到規范集約,不斷提升經營管理和內控水平,實現客戶定位的精細化,產品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精細化。
二要深挖客戶,融入村鎮社區。客戶是銀行的安身立命之本,當前,各金融機構也都加強了客戶營銷及維護的力度,村鎮銀行要想實現“虎口爭食”,必須切實增強營銷意識,真正沉下身子,深入村鎮社區,積極出擊,主動開拓,培育自身的客戶群體。首先,要立足區域實際,做好調查摸底。要充分調查本轄區的經濟發展現狀、產業結構、金融機構發展現狀和客戶群體等相關情況,并收集整理本區域內的重點村鎮社區、商貿區、產業區、行政區等各類客戶信息,做到工作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其次,要細分市場,建立檔案。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充分認識自身比較優勢,進行市場和客戶細分,對轄區各類客戶建立基礎檔案,進行分層營銷;再次,要強化措施,深度營銷。要摒棄蜻蜓點水式的營銷習慣,深挖客戶需求,在具體方式上,要有組織、有重點地劃定責任區域,進行專項營銷攻堅,開展“地毯式”營銷活動,實行“人盯戶”戰術,堅決不留死角,切實提升在當地市場上的滲透力。
三要加強服務,融入區域經濟。要熟悉區域內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居民的信貸需求,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提供特色化的服務。在服務對象上,要面向“三農”及區域內小微企業,真正把村鎮銀行辦成“農民和小微企業自己的銀行”;在金融產品上,要按照區域特點,為居民、農戶和小微企業量體裁衣,研發符合市場定位、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品種。既要復制和推廣成型的產品,也要不斷改造工作流程,在客戶信息搜集、貸款風險甄別、抵押擔保品設計、客戶溝通方式等細節方面,著力推動“轉型升級”,培育獨特競爭優勢;在服務方式上,要不斷探索靈活、便利的信貸管理和服務模式,著力滿足個人、小微企業等“小、頻、快、急、短”的信貸需求。
四要轉變觀念,融入當地環境。任何一個跨區域的企業,如果不能融入當地的環境和文化,將難以立足。這里所指的環境不僅包括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還包括人文環境。村鎮銀行不僅要在理念上,真正把自己當作是當地的銀行,還要在思想意識、語言文化、行為規則等各個方面融入當地的大環境,要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當地的處事方式,甚至要學習當地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當地的環境和文化。
另外,村鎮銀行要強化自身建設,將自身打造成為區域內管理最好、服務最優、效率最高、環境最佳的銀行;同時,要通過各種載體,開展各類活動,心系群眾生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融入當地的政府、社會和村鎮社區,不斷擴大自身在區域內的影響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