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供給側改革為縣域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也提出了挑戰,農村金融機構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有效的創新,才能回應這個機遇與挑戰。
一是體制創新。中國縣域金融的發展取決于體制創新,這個體制創新主要是鼓勵縣域金融競爭主體的多元化發展。今天很多縣域的金融競爭主體是殘缺不全的,國有銀行下沉不夠,股份制銀行零零星星,農村金融體系的競爭性仍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競爭仍然是不完備的。同時,中國縣域金融的風險正在逐漸累積,農信社體系不良貸款這兩年當中翻倍增長。所以我預測,未來的三到五年,對于中國在縣域金融體系的中小金融機構,是危機逐漸爆發的幾年,甚至不排除中小銀行大量倒閉破產的可能性。實際上監管層面已經為這批中小銀行的倒閉破產準備好制度設計了,比如存款保險制度。鼓勵資不抵債的中小銀行破產,破產之后,政府有一個存款保險制度可以保障中小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損失。
同時,在縣域金融當中,由于競爭的加劇,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中國中小金融機構拒貸、惜貸、難貸的情況非常常見,有錢貸不出去,不是別人不需要錢,而是找不到好的企業,不敢往外貸。這幾年中小金融機構的存貸比逐年下降,很多地方原來是70-80%的存貸比,現在存貸比達到了50-60%、40-50%,甚至30%,為什么呢?因為貸不出去。所以必須要進行深刻的體制變革,這個體制變革要鼓勵農村金融機構有更多創新,鼓勵中小銀行發展,尤其是要給中小銀行更多的牌照,給民營銀行牌照,鼓勵更多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
二是機制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縣域金融最大的成本就是農民和其他的需求主體比較分散,信息比較不完備,風險比較高。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和思維,去改善農村金融信貸機制,降低成本,克服信息不對稱。第二,產業鏈金融創新。農村金融機構要注意分析當地的產業,構造產業鏈金融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和成本。產業鏈金融在縱向一體化過程中,要解決整個產業鏈的問題,培育整個產業鏈,這樣整個地方經濟就會被帶動起來。第三,土地金融。土地流轉會引發大量的金融創新,我們要好好地研究地方經濟的特點,創造這些新型的土地金融。
三是產品創新。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對外稱貸不出去款,不敢貸,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業質量不好,另一方面則是農村金融機構沒有提供很好的金融產品。所以農村金融機構還是要加大金融產品開發的力度,而產品創新依賴于什么?我認為依賴于本地經濟的深刻理解,如果你不能理解本地經濟,不知道本地的中小企業什么特點,長項在哪些地方,不知道當地的農村經濟優勢在什么地方,你就不可能創造出好的金融產品出來。你要創造出好的產品,一定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深諳客戶各方面的限制,你才能知道客戶的風險在什么地方,客戶的優勢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可以擔保,用來抵押。農村金融機構要抓住優勢,克服風險,才能實現金融產品地有效創新。
最近中國正在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尤其是要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這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產品創新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認為,農村金融機構最終可能死在自己的創新能力不足上,歸根到底是死在定價能力不足上。這一點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當地的產業經濟情況,針對當地各類金融需求主體的情況來開發不同的微型金融產品,滿足當地的需求。
四是文化創新。我們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一定要創造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要塑造倫理文化、鄉土文化、客戶文化、治理文化,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銀行、有深厚鄉土根基的銀行、客戶粘合度和認可度高的銀行、治理結構規范完善的銀行。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可謂任重道遠。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