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營改增”步伐的漸行漸近,對于一個金融企業來說,更應該提早明白“營改增”之后,銀行是怎樣的狀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信社踏上改制之路,改為農商行、農合行之后,管理和經營逐步趨于“企業化”。“利潤最大化”一直是企業家們的核心理念。金融企業不同于一般的生產銷售企業,雖有增值額,但是根據增值稅的定義和原理,銀行本身可以抵扣的項目不是很多,因此作為經營管理者不但要控制好利潤,還要將更多的經營業務約束到可以相互抵扣的范圍中來。
“營改增”可以減輕重復征稅,然而在金融企業的現實經營中,進項抵扣如何確認、扣除不到位等問題卻是眼下不得不認真研究的,因為“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沒變。如此一來,成本和收益是兩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也倒逼銀行管理者要更懂經營。
有人曾計算過,金融業實施增值稅后,以靜態測算,銀行稅負或上升1個百分點、盈利增速下降2個百分點。這是銀行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更要“苛求”管理的精準到位,不但要增加收益、壓低成本,同時也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增值”有法可依,這就需要回歸到增值稅的“考核”范疇中來。如果僅實現了增值,卻沒有合理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那無疑是一次不成功的金融交易。因此,銀行必須控制好自己的增值稅應納稅額,方才可以讓自己稅負合理,這就勢必需要在以后的經營中真正做到“經營有道”。
銀行與非金融企業相比,還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所以現在考慮“營改增”后的經營尤為重要,起碼給自己一段適應期,免得上手時慌亂。從現在開始銀行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增值稅”身份,從進項稅額、銷項稅額的管理到業務系統與財稅系統實現有效對接,需要平穩過渡。這對于之前與增值稅并無任何關聯的銀行企業來說,存在挑戰,但是把握好了即可享受“營改增”紅利。
作者單位:山西清徐農商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